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先生的著作《影响力》中,研究了商家让人们顺从和购买的行为,总结出了六种一般性的“影响力诱因”。具体如下:
1.攀比:同类的力量。
2.喜好:平衡理论。
3.权威:破译可信度的密码。
4.互惠:礼尚往来,有利可图。
5.承诺/一致性:铜墙铁壁技巧。
6.稀缺:在有货时赶紧拿到他们。
商家具体怎么操作的呢?
诱因1:攀比
它和群体说服或从众效应类似,因为人们会受寻求归属的需要所驱使(见钻进顾客的大脑:消费心理学之从众效应---给他们一个起跳板),没有人喜欢被排除在外,因此如果有人看到自己的亲友或同事拥有的产品,那么强大的压力会迫使人们去跟随潮流。对于商家来说,只需要创造或传达这样的信息-我们的产品是某个群体所必备的—销售额就会出现可喜的增长。
诱因2:喜好
最常见的是现在的粉丝经济,君不见各流量小花、小生们代言接到手软,赚的盆丰钵满,
就是因为粉丝们对于明星代言的强大号召力的响应啊。“因为喜欢某某明星,而去购买代言的产品”
诱因3:权威
这是通过外围路径说法他人的最好的例子,很多保健产品依赖于“穿白大褂的人”的认可来获得权威,而牙膏广告中多由模特以牙医的形象来推广产品……
诱因4:互惠
这是需要预定的杂志、某些直销公司和所有使用样品的行业最喜欢用的手段。因为商家赠送了礼品给你,按照约定俗成我们大多数人遵守的社交习俗给我们的互惠暗示,你会觉得一定要回赠点什么,于是你就会不知不觉的进行了消费活动。
诱因5:承诺/一致性
如果你在一个问题上表明自己的立场,你就一定会始终如一的忠实于自己的信念,这个强大的心理策略用在个人身上效果非常明显。销售心理学有个说法,就是销售人员在推销商品时,会让潜在客户连续说3次“是”来对其商品进行肯定,那么这次销售就可以顺利完成。
诱因6:稀缺
这个是很好的抓住了我们想得到自己得不到的东西的心理,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诸如一日促销、限量供应、售完即止或先到先得等促销活动。商家用这些信息激起了我们的浓厚的兴趣,从而真的让他们的产品显得供不应求。
想想这些商家使用的方法中有哪些是把我们鼓鼓的钱包掏瘪了呢?不过工作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买买买也是有利身心健康的事情之一呢。如果觉得不错也转发给朋友看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