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伯庸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李善德
初读《长安的荔枝》,这个名字实在是平平无奇,没有引人一阅的强烈想法。后来推荐的人多了,就去了解了一下,原来是一本写历史故事的书,内容诙谐生动,把沉重的历史用一种生活化的轻松方式描写出来,这样倒是不常见,我以前很少看历史故事就是太写实了,历史太沉重,不论是朝代更迭还是民生疾苦,阶级桎梏统统都很压抑,但是这个故事好像写得不太一样,于是我在拼多多购入了一本价值9元的印刷书,一看就停不下来。
这是一本古代版生活小说兼古装版职场小说,是一个职场社畜拼命上岸的故事,主人公李善德是一个苦哈哈的打工人,是一个历史洪流中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活生生的人,是官场上的小透明,也是小家庭里的顶梁柱。平生心愿就是在奋斗了大半辈子,40岁的时候能够在长安这座一线城市买个小房子,一家人可以不用一直租赁房屋生活。
但是房价居高不下,买房欠下贷款,上班被中层领导和同事们联合设计,被送上了岭南的旅途,去完成那个显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皇帝送去新鲜的荔枝。绝望之下,他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命丧黄泉之前与妻子离婚,让妻子、孩子规避债务,而杜甫给他讲的一个老兵的励志故事,才让他有了一些下定决心向前走的勇气。
小说围绕着复杂的唐代职官结构和行政运作机制展开,各种利益的博弈、管理层内部的矛盾、职场的情商、不得已的违规,甚至还有不断修改需求的“甲方”。真的会让读者有一种深切的代入感,仿佛看到了职场中卑微求存的自己。看到“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连做噩梦都在工作”谁不苦笑。
但是与此同时,还有一种贯穿全书的坚韧不屈的精神能让人冲破这一切阻滞,那就是豁出命去守护我们所珍视的东西,它带来闯劲,也让我们不至于最终活成自己所讨厌的样子。李善德就是一个小样渺小又强大的存在,他凭借着这种精神,对得起职责,对得起家人,更对得起自己。
促使李善德下定决心向前走的是杜甫讲的一个老兵的故事,真实鲜活的残酷,又充满了与命运对抗得无与伦比的勇敢力量,我想每个人听后都会有所感触。
“老兵讲,他年轻时被迫离开家乡,远赴西域戍边。那是他第一次远别亲人,也是第一次上战场,何时会死也不知道。而军法极严,连逃都逃不掉。他一个年轻孩子,日夜惶恐惊惧,简直绝望到了极点。有一天,他在战场上被一个凶狠的敌人压住,眼看要被杀,他发起狠来,用牙齿咬掉了对方的脸颊肉,这才侥幸反杀。老兵突然明白了,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博出一点微茫希望。从那以后,他拼命地练习刀术,练习骑术,每天从高山一路冲下,俯身去拔取军旗。凭着这一口不退之气,他百战幸存,终于从西域安然回到长安城里。”
李善德一个人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难,行至岭南,在处处碰壁绝望寻死之际,想到自己需得做个饱死鬼,在吃饭的时候结识了一位改变他命运的胡商,两人最初以利益相连,到后面引为知己再到后面因误会相别,这一段经历着实引人触动。朋友、家人、前途,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怎么做才是对的呢?李善德经历了种种幸运与不幸,最后选择了无愧于心,放下一切,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简单的生活。
李善德待家人以至诚,其妻待他亦如是。他夫人同样善良豁达,支持他的一切选择,义无反顾地跟他走。“他这个人哪,笨拙、胆小、窝囊,可一定会豁出命去守护他所珍视的东西。”他的夫人提到他时,是一种满满的信任与亲昵。“十八年了,他在长安为了生计奔走,其实并不开心。如果离开能让他念头通达,那便做好了。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
这不仅仅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职场求生存的故事,还是一个描写平凡简单幸福的生活的故事。可以学到职场情商——做官之道,其实就是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个人吃独食,是吃不长久的。也能学到——天下送客最好的手段,莫过于“借钱”二字。还能学到生活之道—大使莫气恼,本地有句俗谚,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此乃养生之道啊。
当然,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不同的人生阅历,读此书时亦会有不同的感触。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在作者的笔触下,勤劳、善良、正直又复杂的主人公再也不是历史洪流中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而是历经艰难,依然坚守初心,勇毅前行的强大的鲜活的人,是大家生活中最难得的真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