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喜欢并认同特级教师李镇西李老师的教育名言:“假如我是孩子,假如孩子是我的”。这一教育格言强调的就是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我们教师需要对孩子当下生活的尊重,对孩子本身作为人的尊重。我们也会因为把孩子作为平等的,而自然而然地改变很多教育孩子的方式。
一、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我们成人在知识学问、生活经验、智力发展、身体素质等方面,毫无疑问是明显优胜于婴幼儿的。也因为这样的优胜,造成了成人良好的自我感— 认为自己说的、做的都是对的,自己是真理的把控者,自己都是全心全意地为了孩子,也切实地践行“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天下父母的 美梦,也就是说天下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 能够成龙成凤。那这样就是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千篇一律,所有的孩子都变成同一个样子—成龙成凤。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那我们父母为何要求所有的孩子都成为同一个孩子呢?我们老师为何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考满分呢?
二、相信孩子,相信自己
儿童教育家之父蒙台梭利说:“所有人都关注儿童的未来,但是恰恰没有人关心儿童的现在”。我想,人们之所以关注儿童的未来其根本原因是不相信儿童能够有正确的选择,能够自主地探索,寻求自我之路。在《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幼儿在成长中形成了对心理和智力的看法,这些看法深深影响了幼儿之后的学习。 在特惠领域,他们常常是自我指导的学习者 。同时,孩子也对某方面感兴趣的,有主动学习的倾向,并且还有一定的策略性学习的能力,能学会有目的活动。科学家已研究证明儿童是已是一个主体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自主权。而我们作为大人、成人、家长们,所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支持孩子,没有必要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考上清华北大。
例如,我们可以像爱迪生的母亲学习,像瓦特的家人学习……当孩子受到外界的压力、批评 甚至贬低的时候,家人们依然相信孩子,并给予孩子帮助、鼓励孩子继续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相信孩子最终能够有所成就。在这里,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也是一样。我们不求功德流传万世,但求无错无过。我们教师也要坚信,影响孩子(人)终身发展的因素并不是分数,而是起着制约作用的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全身心投入到培养一个幸福的,完整的人之中,让孩子不断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更好的人,而不是培养一个高分儿人,清华北大的学者 。
三、用教育规律去引导
请注意,我在这里用的是引导而不是强制。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一次在武汉大学演讲,陶行知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和一把米。他按住公鸡的头,掰开嘴,大公鸡拼命挣扎,就是不肯吃米。陶先生松开手,自己后退几步,大公鸡就开始自己吃起米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别把孩子和邻居家的孩子做比较。教育就像喂鸡一样,把知识硬灌给孩子,他是不情愿学的。
我们成人通过阅读、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一些正确的或者非正确的“科学理论”而以此为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是真理的获得者,真理的宠爱者,从而去以真理的标准去强制儿童做 或者不做。对于这一点,我认为,我们学习理论是没有错的,但我们也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我们更要清楚的意识到,要用教育教学的规律为我所用,而不是我为教育教学规律而用。在合适的环境,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因素下,适当的进行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是建立在我们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教育的核心就是立德树人,教育技巧主要来自于教育规律的运用,教师是因为儿童的需要才存在的,离开了儿童,教师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教师的专业核心本质就是与学生相处时所显现出来的教育智慧,其根本价值取向是指向儿童的。那与学生相处时所显现出来的教育智慧又是从何而来呢?我认为就是我们平常点滴的阅读中所得,平常点滴的实践反思中所获得。反过来,我们要用我们这些点滴的实践理论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并且是在有恰当的基础上为个人制造成功的环境。我们一定要致力于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英雄,都成为他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