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中午2点,连岳公众号今早的答读者信已经获得548人打赏,收藏了此文作为自己的“抱怨时指南”。
读者信言:家中有矿,父辈打拼积累的财富,然对她而言,这些需继承的矿更是山,是父亲对她能力看不顺眼、随意指责堆积成的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的山,以至于无力以对,陷入深深负面情绪。
连岳回复道这在中国具有普遍性,父辈勤奋事业的同时教育无方,指望他们作出改变几无可能。正解是做好父亲交代的每件事情;学习父亲的处理方式,并逐步创新,用专业性赢得父亲尊重;将自己置于企业主人的角色,山可转变成为自己成长的平台。
抱怨,包含了指责和自责,指责对方让自己陷入困境,自责对现状的束手无策,更多的显性指责可以保护自我、逃避自责。因而即便喝了再多的“不抱怨”鸡汤,抱怨仍就天天光临,是最为隐蔽的最长出现。
路上抱怨车堵、他人行车不规范;工作时抱怨领导瞎指挥、同事不配合;生活中抱怨家人不理解、孩子不省心;性格缺陷抱怨着原生家庭……
抱怨的另一面不是忍受,而是积极面对,即便不得不忍受,可参照维克多《活出生命的意义》中的表达--以一种令人尊敬的方式去忍受。
不把责任推给“施害者”,随时作出主动选择:是转身离去迎接新现实,或是转变念头、寻求帮助、更新行动以影响和改变当下状况。譬如不去抱怨没时间码字,要么坦然停笔,否则就去感受并理解写作对自己的意义,加入007组织促使行动上能够坚持,每完成一篇,便会多了收获,少了自责。
浦东的那位母亲,如果不是抱怨,而是抱抱孩子或者抱抱自己,悲剧也许不会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