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中华诗词大会》的热度,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古典诗词。
而喜欢诗词的朋友,大多听过《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大名。
清末学者王闿运称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闻一多更是盛赞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不过这首诗的作者张若虚,却不太为人所知,我们对他的了解,大概仅仅是,扬州人、做过兖州兵曹,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武装部长,主要是工作是征兵。但是一个武装部长,居然能写出这么好的诗,真是不科学。
而因为诗人不出名,这首诗,一开始也不是很受关注,唐代诸多诗词选本里,都不见其踪影,最早收录这首诗的选本,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那么为什么这首《春江花月夜》会获得“孤篇压盛唐”的极高评价呢?这首诗的魅力究竟在哪呢?下面我就来看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老实说,这首诗算是比较长的,全诗一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每四句说一个内容,一共九个层次。而这九个层次都是在望月和问月两个大主题下的。
台湾作家蒋勋在自己的书《蒋勋说唐诗》里认为这首诗的九个层次分别是,一、生命的状态;二、空白的状态、三、时空的意识;四、宇宙的意识;五、对虚拟性的肯定;六、转换女性的角度;七、对女性角度的肯定;八、更大意义的归属;九、交响乐的结尾。
用交响乐来形容这首诗,其实非常贴切,张若虚用月光营造了一个纤尘不染、空灵澄澈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春、江、花、月、人,都拥有各自的灵魂。他们交相辉映,化成诗句亦或音符为我们演奏出这篇绝美的曲子。这首诗每一句话都很经典,没有一句废话。每句话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金句,而张若虚却奢侈地将它们组成一首诗。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关于时间的永恒之问。他不求解,因为他自己有答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与天地相比,人总归是渺小的,也是孤独的,无论我们怎么追也追不上时间的步伐,年年的江月映照不同的人,而那个抬头望着明月的人早已消失不见,永远留在了时间的尘埃里。
而随后诗人又说“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随月华流照君。”这样美好的祝愿,就连后来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没能逃过它的情思。诗人所说的孤独,并不是孤苦,而是自在。
自在是,看人间繁花开谢,得人世情况从容;
自在是人生如大江明月永恒,生命如春花江雾亦散。
永恒的好,是可以长存,叫人敬畏。
短暂的美,是富于变化,值得留恋,珍惜。
时间就像大奖川流不息,空间就是月光照耀大地,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我们活不过日月星辰,活不过山川河流,甚至活不过一株植物,一栋建筑。无论人活得多久,对比自然,存在都是短暂的。不必惊忧,无需遗憾,未完成的事情,就留给以后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