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研究所:社会老了,朝气不再。
有个朋友,名校硕士毕业,到了一家国字号的企业工作。
一开始的几年,很拼。住的离公司近,走路五分钟回住处。
一日三餐公司都包了,他也每天奋斗,晚上都干到十点多,再踩着夜色回家。
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
工作后的第一个长假,是国庆节。我跟他见了面,看他一副疲惫的样子。他说,自己主动给领导提了个建议,打算做一个白皮书,平时的工作饱和,于是国庆节加班,之前刚刚通了宵。
国企,加班是没有加班工资的。
但他乐在其中。
虽然钱也不那么多,但公司在发展,利润在上升,机构在扩张,年轻人的机会也多。
很多硕士毕业的年轻人,五年光景,就能当上所谓的“副处”,算是基层管理者了。
虽然企业的副处不能完全等同于行政编制,但可以挂职政府。一个县的副县长,也是副处。(当然,并非真正的公务员系统,除非机缘下真去挂职。)
机构在蓬勃发展,大家都有干劲。
但是,事情在发生变化。
他所在的公司,不再保持高速的发展。
领导层更迭,思路变换,大环境的变化,让机构激进的扩张陷入停滞。
扩张时,多一个部门,就多一批中层管理者,多数十个副处这样的基层管理者。
现在不再有这个可能。
公司利润增速下滑,他们不降薪已经不错了,很多福利开始砍掉。
业务高速扩张掩盖掉的风险和问题逐步暴露。
于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光没有了上升的机会,还要给此前那批享受了高速发展的红利,迅速升上去但却遗留了很多问题的人擦屁股。
这是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所谓接盘侠,不过如此吧。
别人享受了她青春的容颜,你却慢慢陪她承受岁月的变迁。
而且,机构一旦过了打天下的快速发展阶段,就进入到存量博弈时期。
存量博弈时,业务能力不再重要,办公室政治的能力是决定性因素。
因为一切都已经成熟,按部就班,按流程办就行,没有什么开拓性的工作。
换句话说,业务已经是个傻子都能做了。
那么,差异化就体现在搞关系、投名状、拉帮结派的办公室政治斗争上了。
几个死气沉沉的人,在死气沉沉的机构,天天做这些没有意义的内耗。
所以我这朋友能怎么办呢?
从前有位老人说过,人这一生啊,不光要靠个人的奋斗,还要看历史的进程。
历史的进程如此了。他再奋斗,也很难出头。
因为稀缺的管理职位,已经为那些背影深厚的人,备着了。
希望渺茫,动力自然也没有了。
不如养生吧。
当然,大势再怎么不堪,个人如果能够正确的努力,还是能改变个人的境遇的。
比如他继续奋斗,一半精力做业务,一半精力研究如何往上爬。别人一天干四个小时歇四个小时,他一天干十二个小时,六小时做事,六小时琢磨人,能不能上位?
只要不太傻,我觉得大概率是能的。
但是,有意思么?
在社会的上升期,公司的上升期,不管你是业务骨干,还是人精,都有出头的机会。
现在你为了出头,得做很多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
不情愿做,自然很难做到极致。
他转头再看看自己周边的那些老同事。
大部分在公司发展的快车道搭了便车,最少是基层管理者,有的还进入了中层。
中层自然也有中层的烦恼,但当上了管理者,就不用做最底层最累的那些dirty work。
而且这些人,大多数也搭上了房价的顺风车。
早年买几套房的,不说房价涨幅,光是租金,就比他的薪水高。
就算只有一套房的,当年房贷的压力,岂是现在可以比?
别人过的比他悠闲,职位比他高,薪水比他高,工资外收入还比他高。
你说他有希望有动力么?
他还能怎样? 只能选择佛系。
见微知著。
我这个朋友,属于泛体制内的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社会整体的趋势,对个人还是颇有影响的。 在外企的,感受到了这几年跨国公司的收缩阵线,缩减员工人数。
在民企的,感受到这几年经营环境的艰辛。 在高科技创业公司的,也感受到了资本的寒潮。
本质上,也许社会,没有了那些年的朝气了罢。
所以大部分庸常的人,也只能随波逐流。
少数人,能在暮霭沉沉中发现光亮,他们依然雄心勃勃,依然跃跃欲试。
这是天才,是英雄,却不是芸芸众生的大多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