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笔记25,从经学到玄学(之一)

中华文化笔记25,从经学到玄学(之一)

作者: fox3696 | 来源:发表于2018-04-20 15:51 被阅读29次

天坛的设计就是“天人感应”理论的体现

战国时期,儒家孟子与荀子两派并称显学,而且受荀子影响的法家在秦国得势几乎终结了其他几家,但是进入汉朝这种局面反转了。汉武帝亲政后,不再满足于黄老学派的无为而治,想要亲自做出一番功业,而且当时的主政者也机械地把黄老道家理解为放任自流,导致社会上豪强并起。这种情况下,董仲舒尊孟子一派,以春秋《公羊传》为底本,撰写《春秋繁露》,吸收阴阳家五行终始理论作天人三策,提出天人感应说,为汉武帝所采纳,遂成定局。之后汉武帝听从董仲舒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之前的黄老学说也一并废除,于是形势彻底反转,以孟学为基础的董学成为唯一官学。除天人感应说外,董学第一次将“三纲五常”提到国家基本政策的地位,并且与之配套了“诛心”审判理论,极大的强化了封建统治。董学又称经学,以为六经做注解为治学方式,以崇尚大一统的《公羊传》为核心,从汉武帝开始一直都是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存在,直到元朝以程朱理学替代汉唐经学。经学、理学从一派学术思想上升为政治信仰,各领千年。

董仲舒是今文经学的开山之祖

董学是以先秦儒生传下的六经为基础,重点在于用当时人的理解为六经作注,为政治统治服务,因其所用六经是以汉朝字体隶书书写,称“今文经学”。与之相对的,在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还有“古文经学”,是以时人在孔子古宅等处发掘的先秦六经古籍为基础的,因其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而得名。当时两派各有侧重,互相以对方为伪学。古文派认为六经是上古史料集,由孔子所整理,所以重视学术整理研究,对语言文字学有很大贡献。今文派认为六经是孔子所定,尊孔子为先师,重视用自己理解的哲学思想重新解释六经,贡献在于儒家的哲学思想。应该说古文今文之争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历史。

《说文解字》为两汉古文经学的代表

西汉的主流是今文经学,进入东汉之后今文经学附会了太多时人理解,走入死胡同。学者于是渐渐转向当时只在民间流行的古文经学。于此同时,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提出一整套“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的哲学体系后,用神学解释经学之风便愈刮愈烈,到西汉末年,神学和经学的混合物谶纬之学盛行起来。由于东汉光武帝刘秀借助谶纬之学解决了其统治的合法性,所以大力支持和提倡,谶纬之学迅速弥漫于学术思想领域。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汉朝皇帝也出面组织了一场大讨论,以便使谶纬迷信和封建经典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神学经学化,经学神学化。于是由官方组织学者在白虎观讨论统一儒家思想,会议最后将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之学做了一个初步的统一整理。会后有人将会议记录整理出来,称为《白虎通义》。到东汉末期今文经学与谶纬之学渐渐衰落,有通晓几派的大家马融、郑玄以古文经学为基础将三家之争终结。最终由郑学派许慎作《说文解字》正五经之道,一统天下。

相关文章

  • 中华文化笔记25,从经学到玄学(之一)

    天坛的设计就是“天人感应”理论的体现 战国时期,儒家孟子与荀子两派并称显学,而且受荀子影响的法家在秦国得势几乎终结...

  • 中华文化笔记26,由经学到玄学(之二)

    魏晋南北朝是继战国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时期,这个时期又产生了许多新的思想流派:继承东汉经学的谶纬经学、古文经学,老...

  • 2020-04-27

    《道德经》笔记一 1,道可道,非常道。 魏晋玄学家从老子思想中生发出来:言,尽义论;言,不尽义论。唐代包容,儒释道...

  • 中国玄学的起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玄学”一词最早要追溯到上古时代 中国玄学的起源早于文字,以河图洛书为最基本原点,...

  • 【学者观点】王充闾:《周易》的三重奥义

    按语:《周易》是中华文化经典之一,列入《四书五经》、《十三经》,为群经之首。历来研易学者层出不穷,关于《周易》的著...

  • 风水与数学不是科学,那什么是科学

    玄学与科学 玄学中的玄字,起源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学盛行于魏晋时期,本来是解释《周易》,《...

  • 从玄学开始

    这是胖噗king的第2篇文章 【1】 对于占卜,尤其是西方塔罗星座流的占卜,我一贯是持保留态度的。 尽管我本人好像...

  • 浅论中医中哲的伟大

    说起中哲,大多学者把它归结为玄学(玄,神秘,唯心,不可思议,更或不可理解,)玄学到底归不归哲学,这里暂且...

  • 25岁要抗初老?

    为什么过了25岁要抗老,25岁怎么了? 其实25岁没怎么?这是个虚数,不存在“25岁这道坎儿”的玄学,我们不会也过...

  • 关于玄学

    中国国学里的《易经》、《皇帝内经》、《道德经》、《山海经》、《鬼谷子》、《奇门遁甲》统称为玄学,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文化笔记25,从经学到玄学(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qz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