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之后,是考生们相对轻松的时刻,熬过了煎熬的备考时光,挺过了紧张的考试时刻。可不是紧张之后的松弛,身心放松,轻松愉悦。该补的觉,该通的关,该吃的大餐、小 点......一涌而至。
嘚啵、嘚啵...时光流逝,这种状态渐渐消失,新一轮的紧张悄然而至,因为要出成绩了,查分的时间要来了。紧张情绪随时间的游走越来越甚,原定的八点三十分查分系统开启。 在头天晚上,几乎达到了高潮,晚上根本睡不着,那使睡着了, 梦里梦外也都是成绩的高高低低,反正成绩就是赖在头脑里,挥之不去。第二天早早地醒来,脸也不洗,头也不梳,就是定定地坐在那里。在佩服这忐忑二字造的好,怎么就心上心下心下心上呢,按捺着即将从嘴里跳出来的小心脏,等待这一刻的到来。
时间到,进系统,分数如期而至,看到自己成绩,算算裸分,倒也与平时没什么出入,呆呆地坐那里,不悲不喜,心静如水。开始去梳洗。
心情的起起伏伏是从群里报成绩开始。一个个都出来了,看到这一个,成绩没我高,便多一份惊喜,再看另一个,比我高,心里就多一份压力,心情是随着别人的成绩而惊惊奇奇。等到全体同学都报完,看到自己战胜了大多数,便有了大大的惊喜;被部分人战胜了,也便有了部分的压力。这种惊喜,来自于战胜对手,胜利的喜悦,因为那颗向胜而行的心。
为什么人类要拼尽全力,战胜一拨拨的对手,站在队伍的前最前端,因为有来自战胜利的喜悦做犒赏,因为胜利值得一拼。
这种向胜而行的心与生俱来,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小孩子为了达到自己买玩具、吃零食的目的,会拿出自己最厉害的武器,来战胜对手,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虽然他小,不懂道理,给他讲不清道理,但他知道:哭,有效,是最厉害的武器,达成了自己的目的,也就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随着年龄的增长,懂得一定的道理,渐渐知道:哭,有的时候,不一定管用。便会换另外一种方式来达成目的,战胜对手。只是,对手也从爸爸妈妈,换成了生活。因为“生活不相信眼泪”。另一种方式,也许是讨好、屈服,也许是拼搏,拼出一条血路, 站在队伍的最前端,感受胜利的喜悦。
这种向胜而行的心态,伴随着他们走过幼年、童年,走过小学,进入初中。在学校,虽然成绩给他们排了队,让部分人体验到胜利的喜悦,让另一部分人有挫败感。但并不能泯灭掉他们那向胜而行的心。他们会从另外的方面找回。比如,运动会,其他活动。运动会上成绩好的,常常是那些在学习成绩上被挫败的同学。再比如,违纪,挑战老师,挑战班规校级。
就拿吸烟来说。此现象,在乡村中学校园里是屡禁不止的现象。学校也加大力度,严查,严打,但总是禁而不止。违纪的同学处分、陪读等一切手段都用。 学生也知道,如果被抓,将要付出严重的付价,叫家长、陪读、出布告等等。但就是顶风违纪,我经常接触这些事件,经常调查他们,并不是吸烟本身,对他们多有吸引力,而是把吸烟当作了战胜时手,(战胜老师,战胜规矩的一种方式。以此来证明,我不是一定要按照你的要求去做,我就是想战胜你。
在他们尚未成熟的思维中,把老师、学校当成了假想敌, 当然在家中,也常常把家长当成了假想敌,想当成了对手,他的一切叛逆,只为体验战胜对手的快感,成功的喜悦。
既然向胜心态生俱来,混之不灭。我们作为父母,老师,就该好好考虑考虑。如何把自己从假想敌的角色置换出来。我们的目的不是战胜孩子,战胜学生,而是帮助孩子,帮助学生。在孩子、学生的成长中,我们要起助攻的作用,而不应该起打击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