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论语》还是因为自己初中时代的学习,记得特别清楚,当时的自己傻傻的,根本不懂什么“之乎者也”,但为了完成任务必须硬着头皮死记硬背。背的最熟练的也就是课本里的,正因为怕受到惩罚,才让这种记忆一直持续到现在。虽然后来多次接触,并自己教授,但也没有上学时间记忆的深刻,只是多了一份理解而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86576/040847afe52e5ad3.jpg)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从君子到君主,其实讲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虽为学而,但并不仅局限于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在孔子看来,知识在于其次,最重要的在于做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86576/36e9e0cedfbbd204.jpg)
第一章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最最熟悉的了。学了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温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如果不是一直坚持学习,我真的理解不到细微之处的涵义。对于不喜欢学习的人来说,根本找不到快乐,如何理解这其中深意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86576/53c31542a90b8895.jpg)
今天因为下雨而没有晨读,感觉少了很多很多。昨天外甥也来了,本以为让他和大宝今天抽空学会习,得到的却是不愉快的结束。他们俩总觉得今天周末就应该完全放飞自我,为什么还要学习。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根本没有快乐可言,也是在我的劝说下才去背诵古诗词的,大宝还说自己已经背过了。不管怎样俩人都给我背诵了诗歌和翻译,我不知道背诵完到底有没有“高兴”,我只知道俩人立刻投入到玩乐之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86576/6aaf1f951551a14e.jpg)
我如果不是今天坐在电脑旁补脑,也感觉不到这种快乐。对于“朋”,我曾经的翻译一直都是“朋友”,也是后来再次学习才知道应该是“志同道合”,然后继续探究,才知道这期间的差别都多大。“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恼怒。其实这一句是很难做到的,曾经多少次因为这句话而痛哭流涕,甚至大动干戈。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咀嚼品味,慢慢地反思才有了一点点的醒悟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86576/1f18103ffbc111ed.jpg)
只能说一点点,因为就算现在我都不敢说自己能够做得很好。学生不理解,孩子不理解,这不是常有的事吗?如果学生和孩子都理解我们,我们何必经常忧心忡忡,杞人忧天呢?就在今天还差点“大闹天宫”。为了让儿子和外甥晚上读会名著可谓费尽心思了,起初是询问俩人玩了那么久再学点别的。瞬间,两人的脸色就沉下来了,其实就是啥也不想学。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86576/c99c16f77ae57473.jpg)
如果换成以前我肯定劈头盖脸一顿训,今天没有,只是讲道理,然后委婉地说让他们看一个小时。也是此刻才得知外甥竟然一页都没有看,接着我开始检查我的学生们的阅读名著情况,有两个同学把视频发给我,真的太好了,我赶紧发至群中希望家长们也能督促一下作业,否则开学后在去读真的时间很紧张。八年级又多了一门,各科也都难了起来,分水岭将会更加残忍,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真的是跟不上的,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86576/758138fced26faf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