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感不等于道德

道德感不等于道德

作者: OH卡执行师 | 来源:发表于2020-10-17 16:11 被阅读0次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问心无愧 ”

    意思是我不管别人如何看我,只要我做到自己心里的那个道德标准,没有负罪感和内疚感就可以了。

    我们以“是否有负罪感”,来判断“做某件事儿是否道德”。这是对的吗?

    按照精神分析理论。

    我们内在有:“自我,本我,超我”。三我一体。

    “本我”是本能层面的我,“超我”是内化的标准,“自我”是用来协调两者的。

    比如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美腿女神,你的”本我“驱动你去摸一下对方的腿。

    但是你的“超我”告诉你:“这是不道德的,不尊重对方的。”

    所以“自我”就出来调控压抑“本我”来服从“超我”。

    你尝试让自己冷静下来,想通过想其它事情来摆脱“本我”️的冲动。

    内疚是地狱般体验的情绪

    为什么“本我”这么强大的一种力量,“超我”能够驾驭得了它呢?

    原因就在于“内疚感”,当人的行为和“超我”的标准不一致时会产生的一种情绪。

    《圆梦巨人》中有几个吃人的“坏巨人”。当小男孩想要惩罚这几个邪恶巨人时,

    给他们制造了一个梦境。这个梦境的目的,就是要他们活在永久的“内疚感”当中。

    什么“恐惧,悲伤,痛苦,羞耻,压抑”都是更轻的惩罚。

    它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一种情绪。其他的心灵痛苦对于“内疚感”来说都显得不那么痛苦。

    所以人会因为“内疚”这种强烈的痛感,去调整自己。

    从这个案例上来说,这个“超我”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存在,

    有了“超我”的调控,人不会因为自己的“本我”欲望去伤害别人。

    因为“超我”存在,而让人们良心发现,改变自己不去伤害别人的例子数不胜数。

    但任何事物存在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看到它给人带来了良性的影响,就忽略了它可能存在另外一面。

    “超我”是一把双刃剑,(我从来没见过单刃剑,因为单刃的那是刀)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这个看似不可质疑的“超我”形成的过程。

    “超我”的形成和社会文化,集体潜意识,还有早年教育有关。

    也就是说:“超我”这个看似无需质疑,甚至不可质疑的标准,有可能是错的。

    社会环境不同,文化不同,每个人早年的教育也不同。

    每个人内化的“超我”是不一样的。

    你认为十分道德的事情,在别人看来有可能是十分罪恶的事情。

    接触过不同文化,不同地区国家的人能深深的体验到这一点。

    那些看起来“显而易见”的事情,并不是真理。(所以越大的城市包容性越强,越少用“道德感”去要求别人。)

    健康的“超我”有“公义与仁慈”

    健康的超我是“恩威并重”的,是有弹性的,虽然他有标准,但不会去过渡惩罚你。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碰到的那些特别爱生气,道德感正义感特别强的人。(这种人完美主义,或者有洁癖,有行为上的强迫)

    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应该”,“必须”,“就是这样”。

    他们的行为和想法“非黑即白”,没有中间地带,其实是因为他的“超我”是经常“审判”自己的。

    他们的“超我”没有“仁慈”,只有:“公义”。

    这其实和他们成长经历“标准要求”很多有关系,而且这个被养育的经历里,存在着极其严格的制度,和惩罚机制。

    虽然人长大了,但那个被父母要求的声音已经内化成超我的一部分了。

    如果父母会因为他的“错”去打他,惩罚他。

    当他长大之后超我发现自己犯错时,也会去创造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去惩罚自己。

    不要通过别人的内疚,判断他是不是犯错了

    我们生活中总会观察周围的人,通过他们表现得是否“对劲儿”,来判断对方是不是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其实这种判断是极其不准确的。

    我曾经在网上刷到一个连环杀人犯的视频。当他向记者描述自己杀人碎尸,并且想吃人肉的过程。

    你观察他是没有一丁点儿负罪感的。反而像正在恋爱的感觉。(你可以去抖音上找一找这里就不放链接了,或者以后有时间我找到了再来补上)。

    也就是他杀人的时候,“本我,自我,超我”是十分和谐,没有冲突的。

    他内在的“超我”是不符合社会价值观的。所以他杀人的过程,是不会引发内疚情绪的。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另外一个极端的例子,也是最近发生的。

    有一名女性被人猥亵90分钟。没有任何反抗行为。

    很多人对这名女性表示质疑,为什么不起来大喊保护自己。

    其实社会文化教导女性是:“温柔的,不能生气的,不应该大喊大叫”。(其实这里也有恐惧的惩罚,人特别恐惧的时候身体会僵化。)

    当她想要反抗时,不仅要面对危险和恐惧,更要面对来自于“超我”带来的负罪感。

    其实pua也是利用了女人的这一点。

    知道了这些,当我们养育孩子时,要让他们知道被 侵犯的边界,知道当自己被欺负的时候智慧勇敢的去防御。

    而不是一味的教导她:“懂礼貌,乖巧,不生气”。

    孝顺和自由是否能两全

    再举一个日常常见的例子。

    我们长大之后,有些想法和父母发生冲突。很多人就非常压抑。

    他一方面想活出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当想自己做的决策和父母相左时又十分的内疚和纠结。

    很多人认为自由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情绪。

    而实际上你体验过真正的自由时你感受到的可能是强烈的负罪感和内疚感。

    内疚作为攻击他人的武器

    弱者一般会用内疚攻击那个强势的人。

    我们看到生活中有一些“好人”,一般在家庭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

    我之前说过,有人的地方一定有权利斗争。

    当一个弱者骂也骂不过,体力上也打不过他时,

    那么他就会用让对方感受到“内疚”这种方式,去进行软攻击。

    把自己包装成“好人”,把对方形容成一个施暴者。

    我把这件事儿说出来,可能一些弱小的人保护自己的武器就失灵了。

    但我们其实可以用更良性的方式去解决冲突。

    当然这也不是为了给强者辩护,都是“攻击”谁也别觉得自己占理。

    利益相关者,或者敌人也会用内疚控制你

    敌人不用说了,他会想尽各种方法让你放弃抵抗。

    但是很多利益相关者,(企业老板与员工,父母与孩子其实也是,买家与买家)也会用内疚去控制你,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他想要的。

    中立的看待自己的道德感

    我们很多时候说的:“道德”其实描述的是一种感受。与真正是否道德有关系,但并不是“因果”关系。

    当你被内疚驱使时,要中立的去看待内在的那个声音。

    去区分我是否真的做错了,还是我被错误的“超我”控制了。

    正常的内疚是“有公义,也有慈爱”的,不会带有“被审判”的感觉。当你理性下来,才能做最正确的行动,而不是惩罚自己,或者很卑微的行动。

    我以下说的话仅对于那些经常内疚的,超过过于强大的人说。那些极端的例子不在此范围之内

    “没有任何人有权利以你的错为理由去践踏你的自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感不等于道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tf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