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自己就要迎来29岁的生日了。一晃眼,自己也即将来到“而立之年”。小时候的时候,总是特别盼望长大,特别盼望过生日的这天,因为可以吃到美味的生日蛋糕和一大桌子好菜。可是长大之后,尤其是参加工作之后,每当生日这天来临的时候,心中反而会涌起一丝“惆怅”。日子就这样一天天飞速而过,多去的一年,到底收获了啥?光阴有没有虚度?自己离人生目标和理想是更远了还是更近了?
今天晚上,翻看之前买的熊太行的《掌控关系》这本书,无意中发现书中一句特别有感触的话“人到30岁左右,一般会突然觉悟一些事情,有些人的行动会突然加速”。读到这里我觉得特别有感觉。今年春节放假的这一周时间里,我似乎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也更加清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我今年突然想明白了的一件事是,过去的我实在是太忽略去构建、维护关系了。从研究生毕业快4年的时间了,步入社会的我,从模式上依旧是“靠自己”是第一位的;把事情做好,不用太关注人情世故,做一个独立的人,是之前的我一直所推崇的人生信条。
在亲密关系中,自从结婚之后,就很少主动去营造浪漫,觉得平淡的生活似乎就是婚后的理所当然。
在职场关系中,从不关注和领导的关系,只顾自己埋头干活,心中有意见,有想法不会想到和领导去及时沟通,申请资源。加了领导的微信,却几乎没怎么聊过。每当领导想找我聊聊时,心中便会升起“戒备之心”,只是会机械性的汇报工作,回想起来,好多次是自己关闭了和领导、同事交心的大门。
在朋友相处中,我就更加不主动。过去几年的春节中,我都没有主动给朋友、同事、老师拜过年。也很少动过“约一约,聊一聊各自近况”的念头。生活中除了老婆车车的朋友、同事常常出入我家,很少会有我朋友的消息。很多时候,我曾经也有一种感觉,我到底需不需要朋友,朋友对我来说意义又何在呢?
在次数并不多的与人相聚、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曾经的我也是一个“以我为中心”的人,要么就不说,说起来就滔滔不绝。本能上有一种想从道理上把别人给说服,辩赢的倾向,却忽略了朋友间聚餐、见面的初衷其实最核心的其实是相互的支持,倾听、理解与包容。江湖这么大,我们每个人都在走着自己的路,这是这条路我们独行的太过辛苦,偶然做下来喝杯小酒,聊聊天,然后继续启程。
其实仔细想想,自己的那些观念,说到底还是骨子里的那份“骄傲”在作祟。我初中每次考试都全校第一,我曾经考上浙大,保研到交大。我一定要找回曾经有过的荣耀,而这一切,都需要也只能靠我自己,逆天改命,独立翻盘,不想欠谁人情,也不想对谁感恩。而这些我曾经的人生信条,却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是“自私”的。
“我”这个念头,在我的大脑中根深蒂固,似乎在我的内心深处,其实我只爱我自己,爱一个并不真实的,被光环所包围的骄傲的自己,从不肯真正去俯下身去品味这个世界;不肯转换心态,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不肯低下头,去真正像牛人去学习;不肯对爱我的,帮过我的人,发自内心的说一声“谢谢”。
其实,我能走到今天,是有多幸运啊。除了亲人的呵护,爱人的支持以及我自身的努力,仔细想来,我更是一次次的好运加成。3岁不到,自己走丢在大马路,是一个陌生老爷爷把我交还到父亲手里。小学和初中,得益于我妈妈是学校老师的缘故,暗地里老师都会对我多关照一些,容忍我的错误和缺点,培养了我的“高自尊”。
高考之前,凭借一次神奇的自主招生面试以及在面试上的“辩论赛”中不错的表现,擅长辩论的我很神奇拿到了浙大自主招生的20分,让我最后能就读于这所名校。本科四年毕业之后又很荣幸能保研到上海交大,导师也一直鼓励和帮助我,最后的毕业论文、答辩也是给我一路绿灯。
之后赶在研究生毕业前,在交大BBS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谈成了校园恋爱。之后又很幸运的走进了朝气蓬勃的国产芯片行业,之后没多久老家拆迁,无数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上海一套房的首付就这样“轻易”到来。
去年,工作上很辛苦,因为领导给了一个挺难的项目,开始做的特痛苦。但回过头来看,这个项目让我2020年“赚爆了”。专业能力上的进阶、多同事间的进度协调、跨部门的沟通、经历了和供应商的谈判,了解了生产线和实验室的不同......这样的好项目,好锻炼机会,会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就像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一句台词“本以为抓着的是一颗小草,没想到却是参天大树”。
其实想想,我其实已经是被多少个“奇迹”所眷顾啊。此时此刻,我想对所有爱过我,帮助过我,容忍我内心“孤傲”,却依旧时隔多年没忘记的我的亲朋好友们和领导同事们说声“感谢,感恩有你们”。
除了学会感恩,我更应该做的是好好构建自己的“关系网络”。其实无论是从事哪种行业,都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人终究是无法孤单一个人做成任何事业的。一个封闭不开放的个体也终究难以收获到外界的能量,更无法长期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幸福。广结善缘,多交朋友,本身也是在积累无形财富。
牛年已经到来,祝福即将29岁的自己,生日快乐,做一个更有温度的“天亮”,牛年更上一层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