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龙骨与甲骨文

龙骨与甲骨文

作者: 老的山羊 | 来源:发表于2022-12-07 09:53 被阅读0次

    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的姥姥大约六十五六岁,那时她的身体不太好,有时失眠睡不好觉,经常找大夫看病,吃中药调理。

    有一天,她抓药回来,把中药包搁在桌上准备晚饭后熬药。我依稀记得那时的中药包,药店用草纸包着,呈四方状,外边用纸绳打十字结,上边再扭一个套环方便提溜药包,白纸的药方折叠起来,塞在十字结下。姐姐平时住校不在家,那天是周末,她放学回到家中。等着吃晚饭的功夫,她转悠过来,看到桌上的中药,随手抽出药方端详起来。突然她指着药方上的几个字对我说:这个龙骨是化石,有的龙骨上有字,是最早的中国字,我们刚学过课文。然后她和我就缠着姥姥,让她把中药先倒进药罐子。药包打开后,我俩翻找了一阵,没有发现有字的龙骨。可是这事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对我印象太深了,从此我记住“龙骨上有字”,生活中在这方面稍微多留了点心,从书本上不断填充相关的知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我丰富了一些常识。知道了龙骨是古代哺乳动物骨骼的化石,主要含碳酸钙和磷酸钙。有促进血液凝固,降低血管壁通透性,抑制骨骼肌兴奋等作用。还具有抗惊厥、镇静催眠作用。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以前在古代就常常作为药用。可以安神,主要适用于阴虚阳亢、烦躁、易怒,还有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癫狂、惊厥等症状,用在中医临床上,比如由心神不宁引起的心烦、失眠、多梦方面的疾病,也可以用于治疗心神不安等症状。它还具有平肝潜阳的功效,可以用于高血压、脑动脉供血不足等引起的头晕、目赤、血压升高等。

    很早以前,有农民发现地里发掘出的甲骨,可以代替龙骨用于药用,就把甲骨也当作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后来有人发现甲骨上有字,于是甲骨上的字就被命名为“甲骨文”。

    现在学术界基本认同清末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是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

    关于“甲骨文”的具体发现过程,目前有两种说法。

    其一说,光绪二十五年,当时身居京城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校长),清末翰林,进士出身的古董商、金石学家王懿荣,有一次染疾要治病服药,于是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买了一剂中药。王懿荣偶然看到药里的龙骨上面刻划着一些恍似字迹的符号,觉得非常奇怪,他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也有好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类似的图案。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会有刻划的符号?引起他的好奇,觉得这些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一种古代文字,但非籀(大篆)非篆(小篆)。为了找到更多的龙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赶到达仁堂,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把药店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后来又通过古董商范维卿等人进行搜购。

    王懿荣具有深厚的金石学造诣和功底,他把这些奇怪的图案画下来,经过比对,他确信这是一种比籀文更古老的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于是,他开始重金收购有字甲骨,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共得到1508片。

    但是,王懿荣尚未来得及对这种文字进一步深入研究,同年七月,八国联军逼近北京城,他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1900年7月,侵略军兵临城下,慈禧太后带领皇室仓皇出逃,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王懿荣彻底失望了。他对家人说:“吾义不可苟生! ”随即写了一首绝命词毅然服毒后坠井而死,自杀殉国,时年方56岁。当年的课本就是采用此说。

    其二说,源于刘鹗的记载。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河南安阳出土龟版之后,被山东潍县古董商人范寿轩、范维卿等人收购,并运至北京售卖。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素来喜好收集古物,通晓金石文字,从古董商手中高价收购了这批甲骨。

    话说王懿荣对甲骨的收购,逐渐引起学者轰动和重视,古董商人故意隐瞒甲骨出土地,对甲骨的来源秘而不宣,以垄断货源,囤积居奇,从中渔利。以后又谎称出自河南汤阴、卫辉等地,王懿荣的好友刘鹗等派人到河南多方打探,都以为甲骨来自河南汤阴。直到1908年,罗振玉经过多方查询,终于确定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洹河之滨的小屯村,这里与古文献记载的商朝后期的殷都所在地相吻合。

    王懿荣殉难后,其子为还旧债于1902年将他所收藏甲骨的大部分,出售给刘鹗(即《老残游记》作者刘铁云)。另外,刘鹗还从北京琉璃厂的古董商那里购得3000余片甲骨,从友人方若那里获赠300余片,又派儿子去河南购得1000余片,所藏甲骨增至5000多片,成为当时最著名的甲骨收藏大家。在好友罗振玉的建议和帮助下,刘鹗于1903年11月拓印《铁云藏龟》一书,将甲骨文资料第一次公开出版,此书从刘鹗所藏的甲骨中采用1058片,由罗振玉亲自选拓,其中伪刻5片,自重3片,倒置12片,甲骨反面有字而未录的有40片,骨臼有字而未录的有4片。不久,学者孙诒让根据《铁云藏龟》的资料,又写出了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契文举例》。

    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所以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做“甲骨学”

    1910年罗振玉释读出了10位殷王的名谥,证明这些有字甲骨确实是殷王室之遗物,并进一步推断安阳小屯村正是古文献所载的殷墟遗址。

    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54600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延续到春秋。先后共搜集到近20000片甲骨,于1913年精选出2000多片编成《殷墟书契》(前编)出版,随后又编印了《殷墟书契菁华》(续编),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的符号被确认为的商代文字,是中国考古的三大发现(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迹)之一。

    之前,当地农民发掘出售龙骨甲骨为生,河南安阳一带有人甚至世代以此为业。由于当时的药铺拒收刻画有痕迹的龙骨,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就用小刀将上面的痕迹刮掉,以六文钱一斤的价格,将挖出的龙骨卖给药铺。许多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兽骨磨成碎块或粉末,说不清的商代史料被当作药吃进肚里。

    1987年秋,安阳市在宫殿遗址区东北面修建了一座殷墟博物苑,复原和再现了3000年前殷王宫和一些建筑的风貌。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我对甲骨文一直有兴趣,对它的出土的地方也向往已久,多次意欲实地瞻仰,终无机会。悠游山林之后,始有空闲,经过多次筹备,遂于2019年5月10日和2020年1月4日两次自驾前往参观,第一次同行者节减、小明、云狼,第二次同行者刘贵昌、弓力强等。

    甲骨文,主要是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契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我们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也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

    实地参观,惊叹良久。除极度的震撼外,就是感慨!

    第一个感慨是,终于真实地见到甲骨、甲骨文和它们的原始出土地了,了却了我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以来,迄今六十多年的心愿。

    第二个感慨是,甲骨文博大精深。甲骨文是现今我国可以看到并基本可以识读的最古老的文字。当年王懿荣发现这里挖出的龙骨里有字迹,岁月悠忽,截至2022年11月,从殷墟出土、发现总计约十五万片甲骨。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有三万五千余片,单字数量约已超过五千多个字,卜辞十多万条,能识别的一千五百个字,另有五百多个字有人研究过,但未达到共识。前几年好像社科院曾经有悬赏:识别一字奖励十万元。但似乎除一人外,再无他人认领。

    第三个感慨是,甲骨文看似神秘诡异,实则有规律可循。在殷墟博物馆看了陈列展出之后,才知道甲骨文虽然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比较明显,象形意义也比较明显,但已经是发展成较有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而且知道了甲骨文还是有几种类型的,——我实际上到现在也根本辨别不出来!下面几段是拍摄展板内容回来学习的。

    从风格上分类:

    一,劲健雄浑型;二,秀丽轻巧型;三,工整规矩型;四,疏朗清秀型;五,丰腴古拙型。

    按世系等分期断代:

    一、雄伟期: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

    二、谨饬期: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两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贤君,这一时期的书法谨饬,大抵承袭前期之风,恪守成规,但已不如前期雄劲豪放之气。

    三、颓靡期:自廪辛至康丁,约十四年。这个时期是殷代文风凋敝之秋,虽然还有不少工整的书体,但篇段的错落参差,已不那么守规律,而有些幼稚、错乱,再加上错字数见不鲜。

    四、劲峭期:自武乙至文丁,约十七年。文丁锐意复古,力图恢复武丁时代之雄伟,书法风格转为劲峭有力,呈现中兴之气象,在较纤细的笔画中,带有十分刚劲的风格。

    五、严整期:自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书法风格趋于严谨,与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长,谨严过之,无颓废之病,亦乏雄劲之姿。

    总之尽管甲骨文是契刻出来的文字,但笔意多样,或开张放逸,或细密绢秀,具有书法之美。

    第三个感慨是,刻画之不易。看了多次,包括甲骨文的图片,始终不能明白:甲骨文是使用什么契刻出来的?那么微小的字迹,那么清晰,还要遵循着那么些规律、定式与风格刻划。

    甲骨文一般是用刀直接刻字,有的刻好后还填以朱砂,也有个别不是刀刻而是用朱砂直接写成的。刀法就体现了它的笔意,而从刻划的线条苍劲流畅来看,刀法都很熟练。

    专家们说:线条起止有度、转折恰当,且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据说,刻划时有用单刀,也有用双刀的。专家们说:甲骨文还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六书”的汉字构造法则,既是成熟的文字,也是高水平的书法艺术。

    第四个感慨是,我有点困惑。大多数人都说这里是“最早的图书馆”。可是咋看相似,细看则更像是丢弃废料的大坑,好像甲骨是堆放着而不是有序摆放,所以我个人认为不宜称为“图书馆”——当然这只是我短暂直观粗浅的感觉啦。

    可笑现如今我也老了,身体亦时时有恙,也在看中医,吃中药调理。前段时间有一天自己煎熬中药,突然悟出:大夫给我开出的中药其中一味药是龙骨!遂把全付药从药罐里倒出,一一拨弄,试图找寻带字迹的龙骨,自然是无果。但形成了“强迫症”,从此但凡自己煎熬带有龙骨的中药,总要先把龙骨摊开拨弄一番,以期有所得?……魔怔了!

    想想年轻时候还曾有过在这方面有所发展的念头,幸亏后来没有奔着“梦想”前行,否则以本人的智力,非落个“惊梦”不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龙骨与甲骨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yw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