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法分析
- 语法分析
- 语义分析
- 中间语言生成
- 目标代码生成与优化
其中包括六个步骤:1. 扫描 2. 语法分析 3. 语义分析 4. 源代码优化 5. 代码生成 6. 目标代码优化
下面已一行C语言的源码进行分析:
array[index] = (index + 4) * (2 +6)
1. 词法分析
- 扫描器完成
- 源码被输入到
扫描器
- 扫描器进行词法分析
- 词法分析利用类似有限状态机算法将源码分割成记号
上面代码总共包括28个非空字符,分割后产生16个记号:(array(标识符),[(左方括号),index(标识符)等)
- 记号分类:
1. 关键字 2. 标识符 3. 字面量(数字,字符串) 4. 特殊符号(加号,等号)
- 在分割成记号的同时会根据记号的类别进行分类
其他介绍:
lex
- 词法扫描程序
- 根据用户提前描述好的语法规则把字符串分割成记号
- 使用对象一般是编译器的开发人员
预处理器
- 宏替换与文件包含等工作,一般是由独立的预处理器处理
2. 语法分析
- 语法分析器完成
- 对记号进行语法分析,从而产生
语法树
- 采用上下文无关的分析手段
-
语法树:已表达式为节点的树
C语言的一个语句就是一个表达式,复杂的语句是表达式的合集。例子中的表达式就是由赋值表达式,加法表达式等组成的复杂语句。它形成的语法树如下:
语法树
表达式最小的单位是:符号和数字,他们组成了语法树,所以他们是语法树的叶节点。
- 同时,运算符的优先级和含义被确定下来
- 另外具有多重含义的符号,比如
*
,进行正确的区分 - 如果有不合法的语法,比如缺少又括号,缺少操作符,编译器就会报错
其他介绍
yacc
- Yet Another Compiler Compiler
- 根据用户定义好的语法进行解析
- 被称为编译器编译器
3. 语义分析
- 语义分析器完成
- 编译器所能分析的语义是静态语义(在编译时期可以确定的语义),与之对应的是动态语义(只有在运行期才能确定的语义)
- 静态语义,通常包括声明和类型的匹配,类型的转换。比如,把浮点型的表达式赋值给整型的表达式,就包括类型的转换。将浮点型的表达式赋值给指针的时候,语义程序发现这个类型不匹配,就会报错。把0当做分母是一个运行期语义错误
-
经过语义分析后,整个语法树也被标注了类型。如果需要转换(如浮点转整型)就会在相应地方插入转换节点。
标注类型的语法树
4.中间语言生成
- 源码优化器:源码级别进行优化,例如
2+6
被优化成8
,因为他的值在编译时期可以被确定。 - 还有一些其他优化手段,优化后的语法树如下 优化后的语法树
其他介绍
中间代码
- 语法树的顺序表示,接近目标代码
- 跟机器和运行环境是无关的:不包含数据的尺寸,变量地址和寄存器的名称
- 常用的形式:三地址码(三个变量地址)和p代码
三地址码
-
x = y op z
:y和z进行op操作后赋值给x。 - 翻译成三地址码后如下:
t1 = 2+ 6
t2 = index + 4
t3 = t1 * t2
array[index] = t3
- 为了使所有的操作都符合三地址码,创建了几个临时变量。在三地址码基础上进行优化时,优化程序会把 2+6 算出 赋值给t1,同时 t2 可以复用,所以变成了这样:
t2 = index + 4
t2 = t2 * 8
array[index] = t2
- 中间代码使得编译器可以被分为前端和后端。编译器前端负责翻译与机器无关的中间代码,编译器后端将中间代码转换成与目标机器相关的机器代码。这样对于一个跨平台的编译器,可以使用同一个前端和针对不同机器的数个后端。
5.目标代码生成及优化
- 编译器后端主要包括:代码生成器和目标代码优化器
- 代码生成器:将中间代码转换成目标机器代码,根据目标机器得到相应的 字长,寄存器,整数数据类型,浮点数据类型。
- 最后对目标代码进行优化,比如选择合适的寻址方式,使用位移来代替乘法运算(基址比例变址寻址),删除多余指令等。
- 生成目标代码
6. 小结
- 由于高级编程语言本身复杂,cpu复杂,编译器支持多种硬件平台,导致编译器十分复杂。
- 经过以上复杂步骤,源码被翻译成了目标代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