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哲学家赫尔曼•黑塞说:“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有一段情节:
一天,1900整装待发,船上所有看着他长大的人都来送行。珍重,告别,1900踏上舷梯,走向陆地。然而,走到舷梯中间,他停止了步伐。
对他突然的放弃,众人都感到不能理解。
很多年过后,时代变迁,岁月更替,邮船上的繁华早已落幕,船上的人们散落天涯。
机缘巧合下,麦克斯找到了1900,他至始至终都呆在船上,躲在船上,坚守在船上。
麦克斯像当年一样,鼓励他走下船,去追求唾手可得的人生荣耀,去创造展望得到的锦绣前程。
他实在不理解,为何,自己的朋友为何宁死不下船。
这一次,1900说出来自己内心的想法:
在那些无限延伸的城市中,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尽头。在舷梯上,摆在我面前的琴键有成千上万,永远也数不完,根本就没有尽头,这个键盘太大,而在这个无限大的键盘上,你根本就没法去演奏。
比如钢琴,琴键有始有终,琴上88个键,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琴键是有限的,但你是无限的,在这些琴键上所能创造出来的音乐,那才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那是我能接受的生活方式。
在他看来,陆地就像没有尽头的键盘,由亿万个琴键组成。
他不知道该选择走哪条路,娶哪个女人,住哪栋房子,看那片风景,选择哪种死法。这种无数选择、从而无处选择的生活,会让他崩溃。
1900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因而笃定。
他热爱,且只热爱在有限的琴键上演奏无限的音乐这样一种生活,因而坚守。
他太知道自己想过,能过怎样一种生活了。
于是,人生的取舍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舍弃生命,与船俱毁。
02
“诗酒趁年华”是苏轼最喜欢的生活方式。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这一生,将平凡琐碎的生活过得温暖而丰盈。
有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饭后在庭院中散步,突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身边的侍女:
“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
一侍女答道:
“您腹中都是文章。”苏东坡不以为然。
另一侍女说:
“满腹都是见识。”苏东坡也摇摇头。
只有爱妾王朝云微笑着说:
“学士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苏东坡闻言,捧腹大笑,连连称是。
一个人要有把生活过淡的本事,当生活重重砸来的时候,他才能轻轻地放下。
苏东坡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贬谪中度过的,但是艰苦的生活并不能打压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总能把生活过得悠闲如诗。
贬官黄州期间,为了一家人的口粮,苏东坡亲自开荒种地,挖鱼塘,筑水坝,栽橘树,托人从四川老家捎来菜籽种下。
但是他没有一点不高兴的意思,自认为远离纷争,安于世界一隅,每天睡到自然醒,逢上雨天就赖赖床……不亦快哉!
03
《明朝那些事儿》把最后定格的画面,给了徐霞客这样一个人。
要知道,虽然我们今天认为徐霞客是个伟大人物,但在他生前,他这种“玩物丧志”的行为,是得不到社会“主流”认可的。
很可能,在很多人的眼里,他就是一朵“奇葩”。但很显然,当年明月不这么想。
他在书的最后说道:“因为我要告诉你,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
在这样一个满是粪土的世界,我们到底应该过怎样的生活,才是有价值的呢?
最后,当年明月神奇地翻开了自己桌上的台历。他发现了一句连名人是谁都没说明白的名人名言,而这正是他想说的话:“是的,这就是我想说的,这就是我想通过徐霞客所表达的,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结束语: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04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里有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只是因为看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更有意义,经过短短半小时的考虑就毅然决定抛弃大好前程,这需要很强的性格。毅然走出这一步而永不后悔,这就需要更强的性格。
木子是我一位相识多年的朋友,他的家庭条件不好,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在他的记忆中,自己从来没有拥有过一张书桌。
那时候,家里劳动力少,吃饭是最大的问题。父母几次劝他辍学,他都没有答应,宁肯过得苦一点,都不愿意离开学校。
家里拿不出学费,他就勤工俭学,一分一厘地凑齐了学费。没有吃的,就省吃俭用,经常连早饭都不舍得吃。
尽管生活如此艰苦,他却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习读书上。到后来考上了师范学校,成了一名乡村教师。
但他还是不满足于待在农村,坚持学习,自学考上了大学,后来又上了硕士,博士,一步步脱离灰暗的原生家庭,一步一步追求自己的梦想。
尼采说:“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于适当的路,正确的路和唯一的路,这样的路并不存在。”
长路漫漫,愿你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以喜欢的方式,度过余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