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意间发现我被一个关系挺好的同学删了(或封了),我很震惊,内心也挺凄凉。记得最后一次对话是我劝她不要太戾气想事情太消极全是负能量,对她不好,然后把她点燃了,她骂说我不识好歹,她安慰我还要被我说,说我活该没朋友,用我曾经告诉她的我的想法一个个的指着我说一到,当时就挺凄凉的,因为等于是我把刀子交给别人给别人机会捅我。最后我平和说明我自己的初衷也还是得不到理解,也就停止了对话,之后一年就没怎么联系了。因为我后来不怎么发圈更新状态,直到最近发现这个事情。至今我都搞不懂为什么我那样的平和说明了还是无法听进去我想要说的初衷,以至于她如此暴怒。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以前也跟我一个特别好的朋友闹翻过,但那件事我最后总结下来是我沟通交流上的问题,非要在对方状态不好时理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怎么样,最后不欢而散,但本质上我并没有认为当你和你关系很好的人之间心存芥蒂时坦诚是件不应该的事。因此在这次事情发生的时候我汲取了上次的教训,所思所行问心无愧,却也难逃同样的结果。回头看,好像最开始闹翻那个同学没有把我删了,我好像还应该挺安慰。
按照老辈子的建议是,我就不应该给同学说这些话,大家生活工作又不是一起的,聊聊闲天不痛不痒的和平相处就可以了。真正的问题不是我怎么说,而是我不该说。有点道理的,可是我回头想,我也不是见人就说呀,如果不是我认为关系好到一定程度,我怎么可能会去坦诚自己想法呢?我就是因为知道心结滚雪球的可怕,越是你珍视的关系反而越要在心结产生的时候马上化解,坦诚绝对是可取的方法。所以说,这个认识错了么?反正我不知道,就我内心而言,如果只能闲聊扯淡,脆弱得都做不到去坦诚理解的那叫什么狗屁关系好,这种人随便一抓一大把,人生几十年混下来就这些人那才失败,所以我理解这种逻辑,但内心不能认同。
不认同归不认同,可我自己用了两个实例狠狠抽了自己两大耳光,整个人确实有点懵。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哈,我想起那个删了我(姑且这么说吧)的朋友最后让我有点光火的一句话:如果一个朋友让我生气了,那一定是对方的不是,他要道歉。从这个话里我看到可能人自然的偏向自己的本能比我认知到的要强烈很多,这是一个中性的话。而常常提的换位思考反而才是难事,因为少才会常有口号。换位思考需要克服自身本能,是一种愿意克服自身的偏爱,不是所有人一视同仁的。
偏爱,不论客观事情是否发生,它都是存在的。最近一年对此隐约有所感受,因此在尝试剥离一些非我偏爱的情感消耗。从去年开始,除家人工作和礼貌性回复,我原则上不主动跟人说生日快乐和节日快乐的,不是我选择孤僻,而是我要让自己内心感受上分清明白这其中的差别。这个过程里我只主动对一部分人主动问候和花心思记生日。这些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些人,一定是那种就算他们不同样对我,也丝毫不会影响我对他们的感知。这不是“我不在乎你在不在乎”那种,而是这种情感信任是平时接触就能够感受得到的,问候最多就是形式,无非只是锦上添花。我把这种感受叫做偏爱,不用我用理智去包容理解,而是从情感上就愿意去信任。我试想过如果这些人突然有天对我莫名其妙破口大骂,我可能会懵,到不会生气,只会困惑问一句:你最近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而其他人我估计会本能的骂回去然后彻底分道扬镳。
根据这个逻辑呢,我写到这里发现一个可悲的事实,这个事实曾经有人给我说过:那就是我所认为的破裂了的好交情其实并没有我想的那么好,也就是没那么偏爱,这个其实是互相的,我承认其实除了爆发点以外,是有预兆的。实际上确实也是,工作生活不一起,聊天八卦抱怨,能说得上多了解对方么?缺少相互自然而然的情感信任,那坦诚肯定就是一个高概率炸弹。
坦诚不是问题,而是能够承受坦诚的关系太少了,这也不是贬义,每个人时间精力就那些,这是客观事实,所以能够设身处地偏爱的可遇不可求。不过好像看下来,这种情感信任,大部分人会期待在家人和恋人身上有,友情的不多。而我有这个精力瞎琢磨,也不排除是因为我还能自己悠斋悠斋的原因。另外,我设想的这种关系还是非常乌托邦的,只探讨了情感信任这种主观方面,并没有加入利益关系这种幺蛾子因素进行考量,再考虑那就更复杂无解了。
因此这历时两小时,不过闲人狂想一场,估计之后会自己笑死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