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转凉,兴许是这些日子连续下雨的影响吧,闲居在家,无意间瞅了一眼日历,才发现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听着屋外刷刷作响的雨声,不由地踱步到窗前,看着外面连绵不断的雨,忽然想起那首吟咏清明节的诗《清明》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关于清明这首诗的作者杜牧,历来都有一些争议,有些研究诗词的学者认为不是杜牧写的,理由是在目前能看到的不少杜牧的诗集里都没有收录这首诗。
我上网翻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最早收录这首诗的是宋初《锦绣万花谷后集》卷二十六,其注明出自唐诗,而且,它在宋代的题目,就是《杏花村》。
所以学者们认为此诗极有可能是无名氏所作,据《江南通志》记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所以后人将之附会成杜牧的作品。
诗的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作者交代时间和天气变化,这里的“清明时节”我想诗人应该是指清明节的前10天至后10天这期间吧,在我的记忆中,每逢清明节前后总会断断续续的下雨,尤其是南方尤为雨多,有时雨一开始都会连着下一个礼拜左右。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诗中的“路上行人”我觉得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作者作为旁观者观察到的过路人,一种是作者自己就是这个行色匆匆的其中一个回乡人。
“欲断魂”断魂二字多形容哀伤,愁苦,古诗词中有一往情深之意。唐代宋之问 《江亭晚望》诗:“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
第三句“借问酒家何处有”这句接首句雨纷纷的画面,这时候雨也许越下越大,而行人可能赶路有点疲惫就想找个地儿落脚休息一下补充一下体力或小酌一杯,这也能多少排解一下他心头的愁绪。
于是,便向路人问询哪里有客栈,诗人没有说向谁问路,这里兴许是问了几个人,或许都没有结果。
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们可以联想到,诗人在路上碰见一个牧童,便向他打听道路,牧童就手指着远处若隐若现的杏花村告诉他那里有酒店。
诗中最后这句中的牧童,我觉得安排作者得有深意,乡村的牧童都比较单纯不世故,在他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更体会不到游子急切回乡的心情。
诗里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情景就让读者们去遐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