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四,依旧早起洗漱送老大上学,重复之前的动作。
送完孩子回来后依旧读《曾国藩》,今天一直读到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后,当上总督这个地方。又结合今天在网易公开课听到罗翔说的那段话:“市面上百分之95的书和知识其实都是抄袭前人的,其实前人早就已经帮我们把一切都总结好了,我们活着也只不过是在重复历史的规律而已。”
说的真好,曾国藩也读过王阳明的心学得道成了圣人,到了我们这一代,古人的智慧也成了经典一直被传阅至今。曾国藩也在书中提到过我们经常说的那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他早已经看破宇宙发现人的力量其实非常渺小,想以一人之力去改变自己想改变的事物是非常难得,最高是不要太计较个人得失,做到尽人事听天命”。
这不就跟我们现代人的焦虑是同样的吗?说到底都是为了生存,解决生存以后人才会有更高德需求了,曾国藩早就立志也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一生都为了追求使命而奋斗努力着。
不过读《曾国藩》,又觉得此人很神奇,但从他身上又梦看到一个人本质上没有岁数,只有经历,也是在经历过大起大落后,才有了后来地曾国藩。
从一个考取七次才得了功名,再到后来的进翰林当文官,最后又从文官变成了指挥将领指点江山地将军和总督,中间经历了十分艰难困苦的重重磨难,如果是一般人恐怕早已临阵脱逃了,而他是一直靠着顽强的毅力和定力才能取胜。这其中他也提到了:精神力量是无比强大的,这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思想是你唯一的限制是一个道理,似乎人有强烈的信念,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当然,除了异想天开)。
自然,一个人无论做的再好,都会有人不喜欢。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讨好所有的人,听到辱骂的声音也不用急着去争辩,就像曾国藩第一次带兵打仗但是地方官员都不伸手援助,等到他失败时还嘲笑讥讽时,曾国藩第一反应是想骂回去。不过他仔细一想却没有这么做,因为这么做除了能过过嘴瘾以外,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因此,我们听到反对和辱骂的声音,最理智的做法就是不予回应,站在我们的岗位上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
书中提到曾国藩也是杀伐果断,我就想到甄琦学长在音频节目里提到的钢铁大直男,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那“一将”和“万骨”其实没有本质性的区别两者都是钢铁大直男,完全的大男子主义,有绝对的空信智慧,也从来不会像女人那样总是会想自己到底是不是哪儿做的不够好。不过,钢铁大直男这么做在古代是“一将”和“万骨”的区别,在现代来看的话就是看你事业上的成与败了。胆儿大取胜的自然被大家熟知,还有那些淹没在人海里看不见的那些人,恐怕都成了默默无闻的“万骨”。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人性都是亘古不变的,历史不会重演,重复的是规律,这句话经常有听甄琦学长提到。
我们无法抵挡大势的洪流,但我们还是可以做到尽可能地让自己变得更好些,来抵御未来的不确定性。
书中的人物较多,我自然不能一一记住,不过人无完人,不管是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人,取得了再大的功名,他也会有他过失的一面。
看到太平天国运动这一仗的数据背后确实让人触目惊心,加起来前前后后死了大概一亿人以上,那是的一亿大概能相当于现在的三四个亿了吧,这也就是所谓的万骨了。
不过两军交战总有牺牲,我们看历史时也不能光看表面,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汲取历史教训,能够预料到自己当下的选择能带来怎样的后果,就可能尽量的避免犯错。
不犯错,也算另一个程度上的成功。
早上带儿子去卫生院打预防针,不过收费标准却是让我很不解。
三岁以下要打两针分别收费195,三岁以上打一针收费157,说打就打进去不到一分钟也就结束了。
接着到零食很忙买了一些辣条,我拿了几根给儿子吃,没想到他不怕辣还吃的津津有味,我就又多给了他几根,他又吃光了。
走到大姑表姐那里,她们正在店里忙活杀鸡,看到我们来了热情的跟我们打招呼。婆婆一看到她们又开始说起姑子和姐夫俩不合打架姐姐跑来跟她告状的事情。
我在一边偷偷跟大姑说:“其实老人要做到装聋作哑,生活一定会更好过。”
大姑肯定的点点头。
我敢证实我这个说法是对的,人确实是一个很害怕失去控制的动物,也总想找个依靠,但其实人家很难跟你站在同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甚至完全不能与你感同身受。他们大多也不会深度思考,总是会按照情绪的第一反应去做选择。
首先,一个巴掌拍不响,婆婆就完全偏袒姑子这边,当然我能完全理解,因为这就是人性上的弱点,但如果要真的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的话,光靠情绪和第一反应往往都是不可行的。自然,我不清楚他们俩的事儿,也自然给不了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不过我却可以拿自己的事来举例,父母确实担心我跟我老公的婚姻,但却从来不会随便去干涉,即便我提出离婚,父母也只是让我自己想好了再去办。假如父母一个劲地在旁边催促我赶紧离婚,先就搅乱了我的心情,我就无法去理智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从而导致不能作出对当下最有利的抉择。
深度思考在这个时代一定是最重要的。
中午回家包饺子,姐夫和琪琪也来了。原来琪琪在学校现在都是混日子了,每天上课就是玩手机和打斗地主已经被老师给劝退了,对此姑子也是一种放任的态度的确,她现在的糟心事一大堆,确实是没有心思再去管这些事儿了。
在路上发生了一件让我感觉十分匪夷所思的事情,儿子去坐在婴儿车上看到了挂在车上的辣条,吵着要吃哭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看到也是心疼又好笑,婆婆一直藏着不让吃。当然两个大人也都是为了孩子好,一个怕孩子吃了不舒服,一个是希望孩子开心。
但婆婆却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是不是想到你马上要走了,故意要把他整坏(整病的意思)”。
听完后我感觉十分地莫名其妙,你要说我贪玩也就罢了,却把我说的这么坏,我也弄不明白这女人心里到底一天天在想什么呢?或者确实得了被害妄想症吧。
我并不打算争辩,想一想,兴许大家都已经对于我跟我老公的事心知肚明,并在做下一步打算了,两个孩子毕竟跟他们家姓,如果被我带走那对于他们来说就真的是一无所有了。但其实我对这个真的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过分纠结于个人利弊得失其实会丧失真的自我,人要有大格局懂得向前看。
晚上跟姑子他们走路回来时,姑子又在跟我提讲她总是巴心巴肝地为大家付出,她不求回报也就算了,但一点回应都没有。像她弟弟(也就是我老公)在她生病住院时没有给予任何帮助就不说了,还反手跟她要钱。小姨也是一样,这么多年对她比对自己的家人还好,还是瞒着婆婆对她好的,结果却收获了一个白眼狼。
但我对此感觉很正常,因为这就是天道,这就是规律。
像我这样心里懂得感恩时常能把对方放在心里,也是出于我家庭的教育,如果没有这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现在我一定也会跟她们一样。
自然,做到这个份上必定也是反人性的。
至于姑子说后来小姨突然对她好了,还给她帮了许多忙,想必是小姨这么多年良心发现了。
我给她分析了一下,跟她解释道:“第一,小姨没有孩子,也许这辈子都不会有,她是在她继父身上看到了以后的她,所以她想找个靠山,毕竟你的孩子多。第二,她在那个时候得了一大笔财产,突然不缺钱了,所以她开始跳脱物质追寻精神了。”
这就是马斯洛人类需求理论。
至于姑子又说她之前也不缺钱,精神上也很快乐。我跟她说,其实人在这方面都较为自私,只要不是那种一心只想到自己的人,有了钱后都是愿意给家人付出的。“爱满则溢”,你的爱已经够多了才有多的分给别人。就如“曾国藩”一书中所说,曾国荃收复太平天国后带着士兵在当地缴获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可是他自己到手的却没有多少,多数还是给了家人。
换成现在看来,其实也能用一个道理解释:人是自私的,但有责任心的首先会考虑到家庭,因为这样才能能通过为家人付出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人势必要找一个精神寄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