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打工子弟学校初探及实践小贴士

打工子弟学校初探及实践小贴士

作者: 温暖的大萌 | 来源:发表于2018-03-17 01:05 被阅读51次

    一、夹缝中生存的北京打工子弟学校

    据《中国流动儿童教育蓝皮书》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入学门槛提高后,同期小学阶段入学非京籍人数5.52万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3.14万人,较2013年分别减少了1.97万人和1.87万人,同比降幅分别达到26.25%和37.28%。

    大量流动儿童无法入读城市公办学校,从而催生了打工子弟学校,其费用低、离务工人员居住地近、入学条件相对灵活等特点,满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需求。对于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来说,几乎每五六年就会遭遇一次劫难,2006年有“取缔风暴”、2011年则是“集中关停”。进入2017年,它们遭遇到的是“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

    校门被拆除后,智泉学校的门牌已无处安放

    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存。重重阻力下的打工子弟学校,设备落后,师资较差,学生视野狭窄。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打工子弟学校老师的背景。大概有三种类型:流动人口,理想主义大学生和退休人员。

    其中流动人口是最常见的教师来源。这些老师来自农村,教育水平普遍比学生家长要高一些,大部分都是从大专或者低等院校毕业的,通常他们都是年轻的,大多数年龄都在30岁以下,很少有正式的教师资格。

    这些教师流动性大、工资低、缺乏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甚至有人教着自己也一知半解的课。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们拿着微薄工资,不得不经常打零工或跳槽到其他待遇较好的学校;他们跟农民工一样,在北京艰难维持,并承受着来自城市社会的偏见。

    由此可以想象,打工子弟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不会很高。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映泉曾主持了一项研究,从2010年开始,对北京10个区县的50所打工子弟学校学生进行了持续五年的跟踪调查,对象是1866名初中二年级学生。结果发现,这批学生中升入高中者不足40%,只有6%进入大学。

    宋映泉同时发现,其实有85%的学生希望自己在初中毕业之后继续读高中,而实际结果与学生意愿相去甚远。他认为,打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整体不高,这让一部分学生过早对学业失去兴趣。

    校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歧视性评价、松散的学校管理和放纵的考试制度,它帮助学校管理者们合理化了他们短视、投机的办学模式。在这种混乱无序的学校氛围中,大部分学生早早地放弃了学业。他们将学校视为交朋会友、逃避家长责备的容身之处。

    学校被关停后,孩子们何去何从。

    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返乡读书,但是家长并未跟随子女回乡。宋映泉介绍,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回流”经历会对儿童产生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差、阅读能力低,降级留级等方面,而在人际关系中,回流儿童更可能遭受校园欺凌或者成为施暴者。

    2015年7月4日,贵州毕节纳雍县一名返乡就读高中的15岁少年,因为拒绝在考试中协同他人作弊被13名留守少年围殴致死。这名少年曾长期跟随父母在外生活,由于无法在流入地就读高中,不得不返回户籍所在地成为一名留守少年。

    二、每一个角色的关注点在哪里?

    打工子弟学校的校长:或许有教育理想,但在没有政府补贴而且政策趋近的大环境下,风雨飘摇的未来使营利成为打工子弟学校最实际的考量。校长们不关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素质,可能把全部精力放在了留住生源、赚取学费和寻觅新的投资目标上。

    打工子弟学校教师:一份工资微薄、十分劳神费心的工作。专业性查、流动性大、缺乏工作动力和积极性,甚至有人教着自己也一知半解的课。在北京艰难维持并承受着来自城市社会的偏见。他们最关心的不是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而是怎么才让学生不要总违反纪律。

    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学习能力较差,知识基础不靠牢、受大城市新鲜事物吸引和同龄人影响,比较早地就接触社会,对自己的出身不满,但很可能不知道突破阶层的出口在哪里,很多人长大了就重复了父辈的路径。

    咱们繁星的小伙伴们:基本都十分认同和相信阅读对儿童成长的巨大作用,在自己的家庭中也是亲子阅读的坚定践行者,希望把科学的阅读理念和方法推广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都能爱上阅读。同时因为都是城市爸爸/妈妈/职场白领,我们普遍缺少与低收入群体打交道的经验、技巧,有时容易缺少换位思考和操之过急。

    上面说了一些打工子弟学校的基本情况,这次咱们要去实践的博文学校有一些个性的地方,我跟小米老师交流之后也把她了解的博文情况介绍一下:

    第一,北京现在能够留存下来的打工子弟学校应该是符合民办学校办学要求的,所以我们猜测博文应该是能够拿到一些政府的补贴,类似半被官方认可的感觉。。

    第二,博文学校应该属于打工子弟学校里头的“贵族学校”。他们能够做得比较好,说明校长还是有教育意识的。学费收得在打工子弟学校里也不算低,所以他们聘请的老师可能也都是比较好的老师。整体感觉应该还是属于不错的学校。

    第三.老师给咱们的初步感觉比很多打工子弟学校老师要好。第一是年龄结构要非常的好,都是三十出头儿,几乎是没有快退休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基本上可以说是全校加入了。

    繁星讲师刘栋正在博文学校做老师讲座,可以看到学校环境和老师状态都不错

    三、我们为什么以及如何做公益

    在我理解里做公益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平等”,一个是“耐心”。

    说到“平等”。如大家常说,这是一个你我他高度连接,彼此普遍联系的世界,万物都是一体的、平等的。每个人的慈悲心是从本性里自然流露的,是清净而平等的,没有说对这个我特别喜欢,那个讨厌,没有。对世间万物对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经历、和所谓“不同阶层”的人,一律平等,无二无别。因此我们与打工子弟的校长、老师、孩子们的关系也都是平等的。小米老师也根据多年的一线公益实践经验分享说,最重要的是要用真诚和热情与老师们增进了解,平等地交流,而不是去做他们的指导者指挥者。只有我们与他们真正站在一起,只有我们真正感受到和理解了他们的处境和感受,才能更好地帮助协助老师们,争取到老师们最大的支持,最终才能更好地惠及到孩子们。

    说到“耐心”。弱势儿童群体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社会问题的变革是相对缓慢的、曲折的。或许我们在公益实践过程中会有无力感,不知道做所的一点点努力能有多大的作用,甚至打工子弟学校的老师们和孩子们看起来好像也没那么渴望阅读没那么配合。这时候“耐心”就尤为重要。其实做公益做志愿服务,归根结底是一场向内的修行,我们通过服务他人来进行一场不断接近本真自我的发现之旅。虽然外部大环境不是我们能改变的,但我们面对问题的态度可以自己选择,我们去打工子弟学校的时候用平等的、真挚的心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难处,和他们站在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份真诚和坚持就会像蝴蝶的翅膀一样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通过耐心真诚的交流我们去感染老师们,进而通过老师们让更多的孩子们有机会接触阅读爱上阅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最终也反哺到每一位的生命成长之中。

    咱们在群里的大多数都是家长,都知道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是离不开有自我觉醒能力的家长的持续的陪伴的。而打工子弟的儿童是缺少这些的。他们的家长通常是起早贪黑挣钱无心关注子女教育和成长,尽管打工子弟的孩子可以守着爸爸妈妈比留守儿童可能更幸福一些,但是其实他们的家庭教育以及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支持是不够的。所以他们并不是我们想象个个瞪着一双渴望阅读的希望工程女孩般的大眼睛,而是身上有着这样或者那样,有时可能让你难以忍受的毛病。

    但是我们看到孩子这样,要想到他背后形成这些毛病的家庭教育原因,比如原生家庭教育和关爱的缺失。有一些行为背后可能是非常渴望你的关注。咱们在刚进班级时可能有一些被老师贴了标签儿的所谓“差生”很不在乎或者很不配合。那么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这时候就要用到所学的那些教育理念,用耐心爱心静待花开。

    此外,咱们也要注意不要对校方表露出“学费收那么多,怎么连个像样的图书室也没有啊?”“怎么净给学生看这些烂书啊?”诸如此类的质疑和评判。这些千万不要有,会起到反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工子弟学校初探及实践小贴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dr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