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是不懂个“鸡娃”这样的词,都不好意思在家长群里混了。
鸡娃,是近几年北上广深的家长群中很流行的教育方式,就是“给孩子打鸡血”的意思。
通过不断的给孩子安排各种补习班、课外班、兴趣班等等,让孩子不停的去拼搏的养娃方式就加做“鸡娃”。
而没有被鸡娃的普通孩子就叫普娃。
之所以鸡娃,就是为了将来孩子可以挤进上流社会,最不济也能进个清北或者985、211什么的。
鸡娃的开山鼻祖是美国的华裔虎妈蔡美儿,她的自传《虎妈战歌》中说,她通过“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各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所选择的道路努力”。
那么成果呢?她的两个女儿先后进入哈佛就读。大女儿索菲亚哈佛毕业后进入父亲的母校耶鲁大学法学院,不仅成绩全A,还创立了自己的线上家教公司。小女儿也以优异成绩从哈佛毕业。
当真是鸡娃的结果吗?如果你认真了,可就图样图森破了。
首先,蔡美儿本人先后以极优荣誉/荣誉毕业生毕业于哈佛大学和哈佛法学院;先后供职于华尔街、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以及斯坦福大学,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她丈夫也是法学院教授。
她的鸡娃之所以有效是因为父母本身足够优秀,足够强大;即便两个女儿不是学霸,凭父母的家底和人脉,依旧可以让她们轻松拥有上流社会的生活。
再看国内明星。
王菲和女儿窦靖童、李嫣。大女儿窦靖童从北京四中退学,投身音乐事业,王菲提前为女儿铺好了道路。
小女儿李嫣上国际学校、假期去卢浮宫接受艺术熏陶,这些可不是普通工薪族能负担的。
再说回鸡娃能够进清北的概率。有统计数字,2016年全国38所985高校,一共招生187000人,想必当时全国940万考生,录取率只有2%。
也就是说,踏上优秀者道路的始终是那一小撮人。
既如此,那些明星们晒的育儿方式还值得普通人借鉴吗?
@喵本喵 认为,有些共性的认知可以借鉴。比如佟大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至于花大价钱投资去学钢琴舞蹈高尔夫之类的,还是先看看自己吧。
毕竟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如果为人父母者,整天混日子刷视频聊八卦,转头却告诉孩子:爹妈这辈子就这样了,你可要争气,别像我们一样。
这样的话,真的能激励孩子上进拼搏吗?即便是砸学区房、蹲培训班,恐怕效果也不尽人意。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