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是儿童节,祝孩子们永远的开心快乐。不只是六一这一天才快乐。
近来我常听到一个词,“鸡娃”。这不是指小鸡,而是指用打鸡血和灌鸡汤的方式教育出来的小孩。这个“鸡”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是“用鸡血治疗”“用鸡汤喂养”的意思。
吴军老师说过:每一个熊孩子的后面一定有熊父母;同样,每一个鸡娃的后面,一定有鸡爸爸、鸡妈妈。当“鸡娃”出现问题,真正的问题或许不是“鸡娃”,而是鸡娃背后的父母。
那“鸡娃”是什么样的娃?
到底什么样的孩子叫做“鸡娃”呢?鸡娃,可以分成“荤鸡”和“素鸡”两种。前者是指以学习成绩为主要培养方向的鸡娃,后者是指以素质教育、也就是艺术体育作为主要培养方向的鸡娃。
要培养所谓的“荤鸡”,需要拼学习、拼考试,孩子从小要上各种补习班,还要提前学英语、奥数,现在又加上了编程。
如果培养得好,鸡娃就变成了牛蛙(牛娃),英语好的叫英国牛,数学好的叫澳洲牛(“澳”指奥数),英语奥数都好,就叫英澳混血牛。要成为英澳混血牛不容易,孩子不仅要聪明,而且还要有很高的自觉性。
如果培养“荤鸡”不成,有的家长就开始琢磨走其他的捷径,也就是所谓的“素鸡”路线。
“素鸡”的“素”指的是“素质教育”,说白了就是培养孩子的才艺。家境比较富裕的家长也许会培养孩子学习网球、击剑、高尔夫球等体育项目,更多的则是让孩子学画画,学钢琴、小提琴,或者学习体操、舞蹈和声乐。
有的孩子比较可怜,本来没有什么艺术天赋,家长却依然要帮他在学校的文艺体育代表队或者社团中找一个位置。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和西北大学教授马赛厄斯•德普克共同写的一本书《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里有一个重要的观点:经济越不平等的国家,虎爸虎妈越多,父母会更相信孩子能通过教育而获得成功;经济差异越小的国家(如北欧),父母更喜欢用放任自由的方式教育孩子。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如果没有强大实力来保障娃的前途,那么鸡娃就是唯一出路。要根据自身经济水平和实力来合理、科学地鸡娃。可以少报一两门补习班,可以给娃休息的时间、可以鼓励娃劳逸结合,但是任性放养,也许会坑娃坑己。同时也要努力壮大自身实力,因为父母越强大,在鸡娃之路上越能做到“随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