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刺猬的优雅 读后感

刺猬的优雅 读后感

作者: Sonia_a853 | 来源:发表于2018-07-12 16:12 被阅读0次

    读这本书的想法来自于我的一个室友,当时我们在寝室讨论书籍,而我们当时又正好在学法语,她便说了这本书的名字。我的好奇心被这本书的名字紧紧抓住,“刺猬”和“优雅”,是多么玄妙的组合啊,是什么样的刺猬?她有着怎样的优雅?于是,我随即买了这本书一探究竟。但,这是我读的第二遍,我才能够写点自己的想法,或者,在读的过程中,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因为书中有大量篇幅是关于一些哲学问题的思辨,我的思维被作者拉扯,接收了很多自己无法处理的信息。现在,总算是有一点浅薄的看法了。

      其实,应该一早猜到“刺猬”是一个隐喻,就像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刺猬”便是书中的主人公,或者主人公之一,勒妮。她在巴黎的一个高档住宅楼里做门房,由于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候,门房在法国普遍存在,作用就是传达信息与维护公共场所的设施。她很聪明,喜欢阅读书籍、欣赏音乐与艺术。但,这跟她门房的身份及其不符,她便像刺猬那样,用尖刺来防止其他人靠近,以保护自己柔软的腹部。她全力伪装,打扮粗陋,沉默寡言,养了一只大肥猫,喜欢看电视。她把世俗观念中的门房形象发挥的淋漓尽致,没有人会注意,她是否在电视打开的时候真正的在看电视,还是在阅读康德的哲学书或者司汤达的小说。她的世界与那些富人的世界就像是在两个不同的透明玻璃球,看得见彼此,但他们在各自的世界里安好。书中有许多勒妮对于思索哲学和艺术问题看法的描述,我只是看得懂皮毛,没有哲学知识跟艺术底蕴,并不知其中深刻含义,也无法发表看法。但我对于勒妮充满敬畏,应该好好耕耘自己的精神世界,就算是身处贫瘠的土地,也可以在自己的精神花园中慢慢品味花朵和果实的芬芳。

      书中另外一个主人公是帕洛玛,她是一个比较有意思小姑娘,十二岁,是住在勒妮做门房的楼栋里富家人的女儿。书中一半是勒妮的自白,另一半是她的。我特别喜欢阅读她的那一部分,可能是因为她虽然也很聪明,但只有十二岁,思想再高深,我这个二十二岁的大姐姐看得懂的。其实,我应该羞愧吧,思想浅薄,脑中空无一物对于生活逆来顺受,没有自己的生活理念和想法。帕洛玛并不这样,她有一个非常天马行空但又非常危险的想法:她想在她十三岁生日的时候烧掉自己家的公寓,并且自杀。因为她觉得她身边的父母和姐姐都是蠢人,他们无法被拯救,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无法让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她倍感痛苦。不得不承认,她的这一想法有些极端,但好在后来她从周遭的人以及所发生的事,慢慢思考,她觉得自己的生存的意义就在于拯救这些蠢人,最后再拯救自己。可能聪明人的志向都这么远大吧,总是从人类事业这样宏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的志向便是独善其身,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光热能够给予他人温暖。我的希冀是万事顺意,不过,好像有点贪心,不过是希冀嘛,总要不寻常一点。

    全书就在她们俩的自述中慢慢铺开,渐渐的,她们也有了交集,因为帕洛玛忍受不了家中姐姐聒噪的声音,她祈求勒妮收留她,于是,她们在房间里面各抒己见,她们的思维相互碰撞,摩擦出了令人激动的火花。 

    勒妮的生活很平静,也井然有序。但后来由于其中一个房主病逝,搬进了一个新的住户,小津格朗。是的,一个日本人。可能是因为作者妙丽叶 芭贝里对于日本文化比较痴迷,便加入了一些日本元素。但我觉得背后更加深刻的原因还是当时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吧,一个弹丸之地,却迸发出这么强烈的生机与活力,让人惊奇,也让人向往。小津格朗是高静音箱的代理商,也是一个有钱人,但却气质儒雅,稳重大气。  在刚搬进来时,小津格朗和勒妮有一段对话,从勒妮嘴中蹦出的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妮娜一书中“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的经典名句,再加上对艺术品有独特的见解使小津格朗认为勒妮是一个有趣且神秘的人。  勒妮说的话,使得让两人相隔的玻璃球碎裂。小津格朗邀请勒妮去他家吃饭,但是勒妮 连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还要靠朋友想办法。两个世界的人在艺术和书籍的探讨中成为了一个世界的人,相处甚欢。

      我很佩服小津格朗有这样优雅的风度,不顾世俗的观念,与身份悬殊的门房约会,而且,他们两个都是爷爷奶奶级别的人物了。我不知道这样的情节只是会出现在书中,还是在现实中也会发生呢?不过,鉴于很多人都说,现实世界所发生的比书中和电影中的还要精彩还要不可思议,那么我选择相信。原来,爱情不是外在物质条件的对等,而是精神思想上的契合。能够跟有相同趣味爱好的人相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找到这样的人很难。看看他们,耄耋之年才相遇。

      在他们感情逐渐升温的时候,深深的不幸却降临了。勒妮为了救下醉醺醺的流浪汉,被货车撞死了。我不知道小津格朗是怎样消化这个消息的,还有帕洛玛。但帕洛玛描述说:我和小津格朗先生从电梯下楼参加勒妮的葬礼,在电梯里,我们没有交流,他的脸上没有伤痛,而是疲惫。看到“疲惫”二字,不禁喉咙一紧,顿感鼻酸。我想,他是为命运的捉弄而感到疲惫吧。之前的妻子死于癌症,与儿孙相距甚远,现在重新找到了精神伴侣,刚刚品尝到甜蜜的滋味,生活给的一击重锤,让所有美好幻想与期待都破碎。他还没有看到勒妮穿上他送的高级礼服,还来不及与她分享他生活中面临的那些选择,勒妮就这样逝去了。

      难道打破了阶级限制的爱情都不被看好吗?其实,勒妮在决定跟小津格朗交往前,做了巨大的思想斗争。她的姐姐,爱上了富家公子,但在她怀孕后,就被抛弃,最后和刚刚出生便夭折的孩子惨死家中,她害怕相同的戏码再次上演,她年迈的身体和脆弱的神经不能再承受这些重量。虽然小津格朗的真情表白让她心安了,可……无情的命运,让幸福来得短暂,不幸来得突然。

      就像最近在泰国发生的游艇被暴风雨击翻的事件,死神之手从愁云密布的天空之中伸出,轻轻拨弄小船,仿佛是一个玩具。让无数个家庭支离破碎,让无数个与船上的人有牵连的人心颤胆寒。当然,这件事是可以预防的。但有些时候,它会让你措手不及,一杯水,一口食物,一次与他人亲密的接触,都有可能展现生命的脆弱。想想真是奇妙,生命有时候可以强壮到开膛破肚后依然可以战斗(战争中的勇士),有时候又会为微不足道的东西失去呼吸。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辩证的世界啊,有这一面,也有这一面的反面。那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章

  • 2018-12-19《刺猬的优雅》读后感

    《刺猬的优雅》读后感 “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

  • 生命最后一刻,你准备好去爱了吗?

    刺猬很多, 优雅的刺猬不多, 刺猬也不懂优雅的刺猬的优雅。 1. 法国电影《刺猬的优雅》讲述的是一栋高级公寓里发生...

  • 刺猬的优雅 读后感

    读这本书的想法来自于我的一个室友,当时我们在寝室讨论书籍,而我们当时又正好在学法语,她便说了这本书的名字。我...

  • 《刺猬的优雅》读后感

    从最初开始看的时候,总感觉帕洛玛是另一个勒妮,是勒妮潜在一个富人家孩子的思想。就像她是一个低等的门房却有高...

  • 读后感|《刺猬的优雅》

    一位读哲学的内心优雅的门房,年复一年的将自己伪装成富人区一个平凡的门房形象。波澜不惊的平淡生活随着阿尔登的离世,被...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我,我,我,我… 太多的我了。 写完昨天那篇《刺猬的优雅》读后感,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写不出什么“非我”的东西了。 ...

  • 做一只跳出鱼缸的金鱼

    ――观《刺猬的优雅》有感 看完《刺猬的优雅》,你将不会感到孤独。 身材臃肿举止粗鄙的门房,实则是拥有...

  • 不过是个俗人

    《刺猬的优雅》读后感 高中的我,一定会爱极了这本书。爱极了那种孤独清高的气质。 现在呢?我依然会被其中很多精妙的句...

  • 《刺猬优雅》

    行于人群之中,躲避着噪杂无序的声音 还有冷漠无神的眼睛 回到自己的安身之处 无人打扰的安宁 这是我的天地 远离一切...

  • 刺猬的优雅

    “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只有内心频率相同,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刺猬的优雅 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jr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