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生需要巨大的付出,但很多时候这些成功人士并非一开始就对自己和现实有清楚的认识,人生每一阶段的认识是在现实的反馈中产生,在这样的过程里不断调整自我,才能获得成长。
从黄渤的人生经历中我们能看出一二。年轻的黄渤觉得自己长得挺帅挺柔美,他的梦想是当一名歌手。然而在歌厅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也没有什么机会降临到他头上,直到26岁那年,一部《上车,走吧》让他成名了。你看,唱歌没戏,演戏居然成功了,这令他自己都没有想到。
28岁的黄渤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因为相貌平平,未果。于是他转而去考配音系,终于顺利进入北影表演系配音专业高职班。再后来,他出演《疯狂的石头》《西游降魔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人生走上巅峰。
在黄渤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开始他想成为歌唱家,但在成为歌手的路上。他综合地修炼出了自己的应变、表演能力,后来他想通过表演实现人生梦想,结果事与愿违,他只能报考配音专业,但无论如何,配音给他带来的收获奠定了日后表演的基础。这一切都是现实带给他的反馈,黄渤正是在现实中重新不断认清自我,调整状态。找到更多可能,最终获得了成功。试想,如果没有这种反馈,他也许会一直在歌手的道路上走下去,也很难取得现在的成就。
这让我想起了《天真的人类学家》这本书的作者,奈吉尔.巴利.巴利是英国人类学家,他考虑众多因素后,选择去非洲的喀麦隆原始部落,想通过这次田野工作丰富自己的学术成果。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在那18个月的经历,却引起了巴利对人类学家的偏见的反思。他反思了田野调查的独立性,人类学家对异族文明的偏见,以及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学家过分痴迷异族文化的神秘所造成的研究方向偏离,这些都不利于社会科学的发展。
如果没有这次经历,没有深入的体验和思考。没有从多瓦悠人那里得到一手的资料去研究。就不会有《天真的人类学家》这本书。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都是在现实的反馈中获得成长,这种成长有多大,关键在于我们在反馈中能否认清自己,深入思考,并积极应对一切困难,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甚至方向和目标。无论是黄渤还是巴利,他们都为自己设置了初始的目标,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简单——努力,继续努力,不断努力,然后获得成功或收获。事情的往往是会有我们预料不到的各种情况出现,或者来自我们自身的条件,比如黄渤相貌普通,无法进入表演系,又或者来自现实环境,比如巴利在多瓦悠遭遇的种种困难,习俗、语言障碍、经济窘迫、疟疾车祸还有孤寂。虽然这一切都超出了她的想象,但她仍然坚持了下来。在这些经历中,他们也许会偏离自己的初衷,但正是和在和现实的交互中实现了自我的成长。
因此,不要轻视现实的反馈,不要过分沉溺与自己的主观判断,只有积极地回应这种反馈,不断调整自我,我们才能获得成长,也许这种成长不是我们预想中的那种方式,但这种不一样的方式会让我们走得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