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1月22日起,便就开始了宅家生活,当时心里的预估只是一个月,没想到后来疫情会如此严重,一直到2020年4月8日零时才正式解封。开城的前一天晚上,无意从窗台看到对面天台偷偷放出的烟火。

也许是宣泄,也许是庆祝。
但终归,热闹的城市要回来了。
77天,一个漫长的假期,是毕业以后再也没有遇到过的属于自己和家人的假期,虽然生活上有许多不便,但依然很珍惜。面对门外的这场暴风雨除了捐一点款,其他的也无能为力。

暴风雨终将过去,而经历过暴风雨洗礼,或许会变得更加强大。
处在这场暴风雨之中,身体无法行动,但思想可以走的很远。这期间,个人思考了一些问题,觉得可以拿出来分享。
1.做事需要方法,学习也是
虽然有整块的时间宅在家,但我依然发现时间不够用,每天除了做饭带孩子,我还会抽空看看书,但总是感觉时间花了,成效不大。而对比同在家里的先生,他总是气定神闲,可以很好的打理好家务,带完孩子还有充足的精力玩会电脑,跟朋友们侃大山。我从没见过他正儿八经的看过书,但仿佛无论问他什么事,总是可以解释清楚。
有一天实在忍不住,就问了先生都是什么时间学的东西?他说刷手机、看电视、玩电脑都是在学新东西,并不是一定要坐在桌子前看书写字做笔记才是学习。比如看到某条新闻播报的疫情数据,会去向这和昨天有什么差别,这周数据是什么趋势,这背后体现了什么,未来可能发展?如果碰到不太清楚的就接着去查一查,找一找答案。
还记得上项目管理课的老师讲过,有一种训练自己表达能力的方法就是在家里看电影,他说当你看到电影里人物对话时,A说完,按下暂停键,想一想如果你是B,你会如何回答?然后再播放,听B怎么说?对比一下你与B的回答差别。长期以往的这样训练,就会有非常好的表达能力。也多次看到老师拿电影的场景剖析项目管理方法。
反思自己,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去听课,去培训,去看书,但并没有消化,没有变成自己的东西,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突然领悟到,学习是可以随时随地,最需要的这种思维方式,这种学习方法。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要有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思维方式,遇到搞不清楚的要接着去追根刨底。
2.带着问题学习,向有成果的人学习
前几天整理书柜,发现书越来越多,看完的越来越少。就在思考,我是不是阅读方法有问题?我真的会阅读吗?总感觉自己停留在中学生阅读水平的阶段,因为记忆中,从我中学开始,看课外书就是现在的阅读方式,拿起书从第一页开始读,有时候一目十行,有时候一字一句,全凭对书的兴趣,也没有思考过这种方式有什么问题。才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书读不完。
于是,就上网搜索了一下,如何阅读一本书?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一本书,赶紧下载来看,书有点厚,浏览了目录和主要章节。还去有书上,看了下读书分享,又搜了关于这本书的视频分享。同时还想到读书群Rue姐写过阅读方法这类的文章,又去翻了她的公众号,很快就找到了她在2018年推荐了一系列的关于如何阅读的实用书籍以及阅读心得。在读rue姐的心得时,让我想起rue姐这几年的读书历程,2017年在写作班开始写作,2018年从如何阅读开始,2019年尝试应用,然后现在基本上每年读完50多本书。她就是我身边的成功例子。
虽然书籍还没看完,当我带着这个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个疑问去寻找答案时,但我已经收获不少。还记得视频分享的老师说,他在40岁的时候才遇到这本书,当时感觉很懊恼,后悔没有早点遇到这本书,感觉以前浪费了不少精力。庆幸我在30岁的时候遇到了它,我一定会细细品读。
在这里也给自己立个flag,2020年第二季度,要把如何阅读这件事学懂并开始实践。
其实还有思考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当网友群攻武汉的时候,想过如果是我身为当局会怎么做?这些问题最终都无疾而终,毕竟还是很有思维局限。当然,这个是开玩笑的啦。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
如果你们在疫情期间也有思考,可以留言告诉我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