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是听说买房的压力很大,但是从未有过如此真切的感受。当自己正儿八经的步入买房行列当中时,才发现果然“名不虚传”。
连续两天跑了七八个楼盘,对比再对比,发现稍微好点地段的都得上万,周边的小学还在建设当中,却已经挂上了市里最好的小学分校的名号。对于这样一个四五线小城市,对标我这样普通的工薪阶层,确实太贵了一些。稍微远离中心城区一些的地段,价格也高达了9600,周边配套设施都没有跟上,唯一的卖点就是学区房。
城市河对岸的区域,江景房,一个被市区“抛弃”的城区,被当地销售都戏称为乡下的区域,价格也达到了7600元。上个月去的时候没有好的楼层,价格大概是6700左右。隔了不到一个月,好不容易有了满意的楼层,价格竟然涨了900元。这个房子开盘6000多,中期降价为5000多,现在房源不多,竟然涨到了7000多,我觉得不可理喻,落差太大了。
本来我和队友一开始是抱定主意买现房的,但看了一圈下来,现房都没有合适的楼层,要不是顶楼,要不就是低楼层。
我们也逐渐动摇了想法,去看了期房。看了一圈下来,大部分期房都得明年年底才能交付,最快的也得要到明年六月份,并且价格都不便宜。我们内心也很害怕买到烂尾的楼房。
我不禁在想,为什么烂尾的房子最终还是由买方的人来承担后果呢?为什么一开始就不能出台一些政策限制开发商呢?为什么要让民众心里有如此多的恐慌呢?太多的为什么蹦进了我的脑子里,久久不愿逃离。
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和队友认真分析复盘。我一天的思路基本上都是跟着销售在走,他们一直强调学区的重要性。但我冷静下来一想,学区有那么重要吗?县城那套房子已经是学区房了,边上就是最好的小学和初中,为啥我一定要执着于学区房,现在买在哪里都可以读书,只要是城区,就都有书读,似乎没有必要非得买在学区最好的地方。
要是非得买在好的地段,以我俩的经济实力,得开始节衣缩食,入不敷出的生活。想想即将出生的小生命,我瞬间就没有了这样念头。真不想未来的日子全部都被房贷所占据了。
还是期望在还房贷的同时,生活压力不要太大为好。一辈子困在房贷中,想想就不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