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洞察力的秘密》读书感悟

《洞察力的秘密》读书感悟

作者: 鸡仔档案 | 来源:发表于2017-12-07 00:45 被阅读99次

    作者加里·克莱因通过大量的实例总结分析了激发洞察力的5类策略,并归纳为获得洞察力的三条道路:自相矛盾、相互联系、急中生智。书中同样通过失败的案例从自我、他人和组织等层面详细分析了抑制洞察力的几个根本原因,最后讲的是提升洞察力的方法。

    有以下几点感想:

    1、作者把自己整个的思考过程真实地展现给读者,可能会有人觉得啰嗦,但这却体现了作者严谨负责的态度。

    态度一直是我比较看重的,最起码不要有一眼看上去就知道的错误,成败不一定取决于细节,但一个人的态度是通过细节体现出来的。

    2、作者研究了120个案例,书中提到的(包括作者自己的例子)50个左右。有的例子描述详尽,有的简单一提,我想到的是这120个例子背后可能每一个都可以被拿出来长篇大论,作者及其团队背后的努力与付出是我们所看不到的。

    在这个几乎人人追求“快速成功”的时代,大部分人只看到了别人的成功,却选择性忽视了他们背后的努力与付出,脚踏实地、认真做事是前提,如果再有好的方法,那更是妙。

    3、华莱士结合自己的经验、引述学生和友人的亲身经历,分析了形色各异的人发表的思考过程,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顿悟阶段、验证阶段,给出了一条清晰的主线,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甚广。

    作者克莱因则想要搞清楚事件的背后到底是什么,从而提出了三道路模型。

    克莱因用自然主义的方法(研究人们在实际情况下的思维方式)而非实验的方法(采用臆想的实验,强迫人们在实验室里进行思考)——首先提供新的想法,再用科学手段证明,而不是传统的决策研究者在严格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做的科学研究。

    说明了创新和追问问题本质的重要性,能够给我们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路,甚至可以进一步得以改变我们固有的思维、行为、感知等方式,提升自我认知,不断升级。

    走前人走过的路可能会获得不同的结果,在了解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另寻它路,或许会更可行。

    4、人工智能的普及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是同样地也会扼杀我们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比如搜索引擎系统会记住我们的偏好,从而自动替我们过滤掉我们不曾关注和不喜欢的信息,后果则可能导致喜欢看正能量文章的群体看到的永远是能量满满的打鸡血的文章,喜欢看披露社会丑闻的群体看到的永远是社会上黑暗的一角……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我们的认知系统和思维模式,这个是我想到的比较极端的后果,我们需要不同见解不同类型甚至相反的声音,好让我们能够更全面、更理性地思考,这可能是一个社会、一个群体本来就该有的样子吧,也是我所期待看到的样子。

    5、系统化的标准流程要根据具体情境惊醒个性化调整,一味地只认系统会丧失很多洞察力的机会。

    6、书中对组织机构的既提倡创新却又通过不同形式压制创新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对类似行为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对于组织机构如何获得洞察力和创新思维,除了书中提到的强化组织的创新机制和能力、适度弱化组织的创意过滤机制、增强组织机构开展创新行动的意志力、找到减少错误和不确定性与提高感洞察力两者之间的平衡这四个方法外,我认为最重要的可能还是“人”的因素,如何找到合适的人去做适合的事,如何找到他人值得挖掘而他本身却忽视的潜力和价值,既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又对组织机构有利,实现共赢。

    7、 一个团队,经过有效的思想碰撞后拿出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优解,不过因为是大家协商后的结果,有参与感,实干起来比一个人发号施令的方案效果可能要好、也更有干劲,但是在尝试的过程中还是需要不断讨论、不断修正,也需要领头人有足够的洞察力,能及时调整方向、及时止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洞察力的秘密》读书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pr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