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小聚,有日子没见,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更多的是他在吐槽。他说:
“还记我那律师朋友吗,他的律师事务所越做越大,听说上月又招募了几名律师。我特意邀他和几个朋友一起聚聚,他居然说忙没空来。这已经是第三次拒绝参加我们聚会了,这么不合群,以后不叫他了。”
我沉默了,其实我想说,不是他不合群,是因为他太优秀,而你已不在他的圈子里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3313/7022857f8a81306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3313/52a6bbcf35c5eb55.png)
"不合群“不意味你差
叔本华说,“人只有独居和附俗两种选择”。人天性习惯群居,而喜欢独处的人就成为了异类。
我公司的一位同事,就是大家眼中的异类。他基本不主动参与部门活动,也很少和同事闲聊。开始我还以为他是性格孤僻,存在社交障碍,直到一次项目沟通会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一次省级的通信集成项目,因为某重大峰会即将召开,我们项目组牵头多部门配合赶项目进度。可当项目进行大半时,客户突然通知调整需求,部门紧急召开项目沟通会。
我认为孤僻的那个同事,居然是总监指定与客户交流的主力。最终是我们设想到的最好结果,双方各有妥协,以保障峰会为首要前提。
后来我留心观察,发现他其实技术精湛、经验丰富。项目讨论,思路清晰见解独到;产品设计,紧贴需求直击痛点。几个月前他离职了,和朋友一起开了家软件公司,现在也是风生水起。
胡适说,“狮子老虎永远都是独来独往的,只有狐狸和狗才是成群结队”。
那些优秀的人,他们的不合群只是将时间放在更有意义的事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3313/040c210784a55fe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3313/d1bed362b63733dc.png)
"合群“只是浪费生命
记得我大学时,有个同班同学,他几乎和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
我们三五成群组队打野时,他在图书馆自习;我们驰骋球场挥汗如雨时,他在图书馆自习;我们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时,他还在图书馆自习。
“他就是一个毫无情趣的书呆子”,无数同学一脸鄙视。
直到临近毕业,偶然听说,他被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系录取并获取高额奖学金。而我们正陷入毕业即是失业的困境,疲于奔波在一次次面试的路上。
回头想想,我们以为的合群,是以浪费自己的青春为代价。
《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段话: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其实我们所谓的合群,只是在群体中寻找归属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3313/66e2666ae0a219e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3313/7ce1d96ae09bd991.png)
学会享受“孤独”
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有这样一段话: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合群是一种社交行为,但如果没有共同的话题和志趣爱好为前提,任何“假装我们很熟”的努力只会让结果更加尴尬。
还记得多年前,我和好友刚来深圳,年少轻狂,在天桥上对着滚滚车流,发誓一定要在深圳扎根。现实总比想象更残酷,历尽艰辛,一年后他还是回到了小县城发展。
一开始,我们还经常电话联系,期待着假日能回去相聚。慢慢聊天的次数少了,回去次数也少了。现在,也有几年没有回去了。
其实,我挺怀念从前我们一起打拼的日子。虽然四处奔波、生活拮据,但我们还可以一起互相鼓励、梦想未来。但现在他关心的是单位福利和工资变化,而我还在努力吸收新知识提升团队水平。缺少共同话题的的谈话总是特别的尴尬。
道不同,不相为谋。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3313/6a78f41a0b14465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3313/f5a00269fafe5834.png)
做真实的自己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优秀的人,不会刻意合群,只在独处中寻找内心的边界与平和,只是追逐自己内心的感受,只为成就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