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
散文丨水墨理坑藏书香

散文丨水墨理坑藏书香

作者: 云起龙飞 | 来源:发表于2024-03-24 06:36 被阅读0次

    婺源的的乡村之美,在于浑然天成的和谐。理坑,虽是婺源一个偏僻的山村,但名气颇大,有“山中邹鲁”、“理学渊源”之誉。

    当三月的春阳像芳华女子一样明媚温煦时,我们跟随青苔户外的旗帜走进了婺源县北部沱川乡理坑,一个以“理学渊源”而命名的地方。

    理坑和李坑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当地人为了区分这两个地方,把理坑叫作大理坑,把李坑叫作小李坑。理坑,古称“里源”、“理源”,建村于北宋末年,是一个以余姓为主的血缘村落。理坑的源头是隐居篁村的余道潜,始迁篁村后,传至第六世余德忱时分迁沱川鄣村,传至第十世余景阳时择迁沱川理源。至于理源俗称理坑,是因当地人的口语习惯。

    理坑古村只是位于深山的小村落,与黟县就隔着那道山。历史上,婺源也隶属于古徽州。理坑古村建筑自然也就是徽派风格了。虽然名气不及山那边的宏村、西递,但也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自有她的那份风韵与雅致。

    理坑古村整个村落位于一条呈袋形的山谷中段。山谷长约五里,虽然村子所在的地方最宽,但宽度也不到300米,发源于黼阁山的理源溪水沿着这条峡谷缓缓流过村中。

    刚下车,我的视线就被理坑水口的一座并非恢宏大气的廊桥吸引住了。这座位于村口的廊桥名为理源桥,桥面上建有亭子,桥亭合一,外表古朴,它像一座屏风遮挡着整个村庄。桥亭为长方封檐建筑,亭内可供人闲坐纳凉。

    这座单孔廊桥,三面粉墙半封闭,门额题字却很不一般,“闳开阀阅”、“山中邹鲁”、“理学渊源”、“笔峰兆汉”的题字,既是理坑的标识,亦是理坑内涵的表达。就是这么一座看上去似乎很普通的廊桥,竟然有这么多极富文化韵味的题额,理坑村丰厚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一斑。在理坑游览,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你是断然难解其味,寻其奥秘的。

    在廊桥南侧溪畔屹立着一座白塔,如椽巨笔直指苍穹,那塔就叫文笔塔,记载着理坑的历史荣光。理坑村的如此水口,彰显这里的文风盛,理学长。我不由得对眼前这座看似普通的古村,感到肃然起敬,也激起了强烈的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

    过理源桥,继续前行,就进入了村子。理坑的街道,沿溪流两岸而建。溪岸的粉墙灰瓦翘檐,在溪岸齐肩并踵,傲然于蓝天,垂影于潺流。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青石板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墨画卷,徐徐展开,从水边漫到黛色的山边,铺向天际,第一眼就这样撩人心怀。

    理坑最为灵动的就是那条山溪和沿河的徽派民居,这些古建筑建造精良、粉墙黛瓦、飞檐戗角,层叠有致,气势宏大。春光照射在马头墙重重的老屋时仿佛打了折扣,斑驳的墙体,灰暗的鳞瓦,一丝油光的青石板路面,古朴陈旧的气息幽幽地弥漫着。这一切,无一不洇染着水墨理坑的韵味。

    溯溪而行,水面上竹筏点点,游人嬉戏,欢歌笑语。沿溪有三座桥依次高低错落排开:一座叫天心桥,一座称百子桥,一座为观音桥。

    一座石板桥对着一条巷子,巷子从村落的深处伸到溪边,水面倒映着在埠头浣衣洗菜的妇女的花衫,在微微涟漪中四处荡漾,迷乱了人眼。

    理坑现有民居134幢,以住宅为主体的明清徽派古建筑50多幢,其中:天官上卿第、司马第、云溪别墅、友松祠、福寿堂五处建筑,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走在村中溪畔青石板路上,一座座上百年间的官宦大宅和错落有致的民居,沿河而筑,飞檐翘角、粉墙黛瓦,春光映射着的高高马头墙,承载历史岁月的老宅深院,筑成了一道岁月的风景线。

    随意转入村中巷道漫步,则是另一番风景。村巷狭窄,蜿蜒曲折,墙高巷深,宛若迷宫,马头飞翘,五岳朝天,门楼门罩,轩昂高大,天井庭院,布局巧妙。古朴的砖雕、石雕、木雕,无不透着程朱理学的伦理纲常。福禄寿喜,和谐平安,平和自然,透着平易的祝福。

    在徽州众多古村落中,理坑可谓是独树一帜的。这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

    理坑在明末至清朝中叶最为鼎盛。出了尚书、大理寺正卿、司马、知府等高官及一批巨富。嘉庆时全村号称千烟,有3000多人口。高官巨富们不惜重金,大米土木,当时全村有500多座建筑物,60多多巷道。

    临溪而行,路过一幢幢老宅,虽然略显斑驳,但所幸保存相对完好。这些老宅,就像是一位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墙垣上剥落的痕迹,则如同他们脸上苍老的皱纹,让人倍感亲切。

    对理坑痴迷的,不仅有古建专家,还有一批批背着画板的画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美术院校写生的学生。他们三三两两,随意自在,或坐或倚,恬淡自然,大多为国内各大美术院校的学生,他们青春靓丽的身影,时尚潮流的穿着,在笔墨写意中,淡淡的几笔,徽派民居带着古徽州的气象和神韵,在画纸上呼之欲出。街角、巷弄、河畔、埠头、桥边,不经意间,他们身处画境,结果自己又成了村中一景。

    世易时移,繁华归于平淡。如今,清香四溢的独山村隐于山中,成畈的田野,一条一垅的菜地,一树树桃花梨花的点缀,一派祥和宁静。时间冲不淡的,是溢满小山村的一股浓浓书香。

    徜徉在理坑,时代的风雨,岁月的无情,剥落了许多,理坑自然也在悄然变化着,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热闹繁华了不少。但不可否认理坑依然是迷人的,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的儒雅气息和高贵气质,那种村庄整体风貌的美,依然令人震撼,她没有让我失望。

    一条小路,一座桥,串起了理坑村的地理。沿着这样的路径走进理坑,我找到了村庄最初的纹理,村落恒久的磁力,还有画家画板上水墨江南的意蕴。

    理坑,厚重的人文,浓郁的古色古香,墨黛清幽的氤氲,如一潭深碧墨黛的泉,滋润了我久居闹市而干渴的心田。走理坑,就是读文化,闻书香。这个僻远的村庄,好似一坛千年老酒,在未来的岁月中一定会愈发醇香四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丨水墨理坑藏书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sf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