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是人类最极端的自我伤害行为,常常令人悲痛、惋惜和困惑,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心理、社会和经济上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在中国,在15至34岁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死因,占相应人群死亡总数的19%。自杀成为青少年第一死亡因素,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 自杀的危险征兆
自杀是有预兆的!想自杀的人绝大多数会在自杀之前或多或少表现出警告讯号,当你发现周遭有人有下列现象时,他可能正处于自杀的危机中。复旦大学刘明波将自杀的危险征兆归纳为“三托三变”。
(一)“三托”
1.托人:突然向亲友嘱咐、要求或委托,加强对某人的照顾;
2.托事:突然把自己的重大事件,要求或委托代为执行或完成;
3.托物:突然打包身边重要物品或宠物,要求或委托代为照顾或保管。
(二)“三变”
1.言语大变
开始谈到自杀或想到死亡,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等中流露出来。
(1)对绝望、无助或无价值感发出议论,开始说“我不在这里就好了”或“我要离开了”。通过谈论或书写的方式表达死亡相关的信息或自杀的方式。
(2)可能直接向人说:我想死;我不想活了;活着太痛苦了……
(3)或者间接向人说:我所有的问题就要马上结束了;现在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没有我,他们会过得更好;我的生活毫无意义;马上就解脱了……
2.行为大变
(1)开始消失无踪、开始一直缠人、突然由坏急剧转好或者相反;
(2)开始自伤自残、频繁出现意外事故、从事高危险的活动、查阅自杀方式、收集药品;
(3)开始或增量酗酒、服用毒品、突然开始吃得很少或很多;
(4)以各种方式将钱财挥霍光(包括全部捐献或赠送,如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整理要丢掉的东西、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或告别、归还所借物品),有条理地安排后事……
3.性情大变
(1)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中断与他人的交往):神态反常,突然的、出乎预料的由悲伤情绪转为平和安详,甚至表现出愉快的样子;
(2)外向的人突然变内向、内向的人突然变外向、谨慎小心突然满不在乎;
(3)少语的人突然多语、多语的人突然少语;
(4)出现严重抑郁的表现:深度悲伤、兴趣丧失,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等。
王登峰研究认为,学生在心境和行为上的改变是可能自杀的一个重要征兆。特别表现为学生的抑郁和退缩,自我评价的明显降低,个人卫生习惯的改变(肮脏),这同时伴随明显的对学习兴趣的丧失,经常不去上课而独居家中,这种痛苦经常会向别人诉说,大多数准备自杀的学生都留有遗嘱。
二.自杀危机的风险评估
(一)评估因素(8条)
1.抑郁程度重
2.有自杀未遂史
3.遭遇的急性应激强度大
4.生活质量低
5.慢性心理压力大
6.刚刚遭遇严重的人际关系冲突
7.有血缘关系的人有过自杀行为
8.朋友或熟人有自杀行为。
(二)判断标准
只有1个危险因素者,自杀可能性极小;
有2-3个危险因素者,有30%的可能死于自杀;
有6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者,有96%的死于自杀。
(三)当怀疑自杀可能发生时,需要对当事人进行下列评估:
1.当前精神状态和关于死亡、自杀的想法;
2.当前的自杀计划:当事人准备怎样自杀,打算何时采取行动;
3.当事人的支持系统,了解其家庭状况和是否有朋友支持等。
三.自杀危机干预简明方案(QPR)
QPR即
询问(Question)
劝说(Persuade)
求助(Refer)。
QPR并非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专用工具,不是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QPR能够通过积极行动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重燃希望。
通常Ask A Question, Save A Life(关心问一句,拯救一生命)。
(一)询问
1、何时询问:
询问时,考虑以下问题很重要。
1)良好的关系建立之后。如果没有良好的关系,对方未必会坦诚告知其内心的痛苦和自杀的想法;
2)当事人感觉你能理解他时;
3)当事人很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时;
4)当事人正在倾诉孤独、无助等负面情感时。
2、如何询问
应以一种对其同情的、以关心的语气使其感到温暖的方式提问。
不太直接的问法:
1)你知道,当人们处于沮丧或混乱不堪的时候,他们可能希望自己死了算了。我想知道你是不是有同样的感觉?
2)你是不是有过睡过去再也不要醒来的想法?
直接的问法:
1)最近你看起来真的非常低落,有时候,当人们处于你这样的情况下,会感到没什么希望。我想知道你是不是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
2)我很担心你,我想知道你是不是想过自杀?
3)你是不是正在考虑自杀的事情?
并进一步询问:
1)是否有明确的自杀计划:你是否已想好怎样实施你的计划?
2)是否已选定自杀方法:你有没有准备好药丸、枪、药物等自杀工具;你的意思是你已经准备好了,是吗?
3)是否已选定自杀时间: 你决定什么时间结束自己的生命;你准备什么时候采取行动 ?
3.千万不要这样问
1)“你没想过要自杀吧,是不是?”
2)“你不会傻到要有这么糟糕的想法,对不对?”
3)“自杀是非常愚蠢的行为,你不会那样做,对吧?”
这样问意味你无法理解其内心感受,反而会阻碍有效的交流。
4、当了解到对方有自杀想法时,不应该做的事:
1)对事态严重性认识到不足;
2)表现震惊、困窘、惊恐;
3)空洞的说教;
4)刺激当事人加速实行自杀;
5)认为当事人的难题微不足道;
6)给予虚假的承诺;
7)答应保密对方想自杀的事情;
8)离开当事人使其独处。
了解到对方自杀想法后,应该进一步进行劝说。
(二)劝说
劝说的第一步是倾听,倾听是两人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的开始,是劝说人们继续活下去的关键所在。处于心理危机中的人,最迫切的需要就是有人能倾听他所传达出的信息。
1.倾听
1)全身心关注对方,仔细倾听他遇到的麻烦,可以从“我想知道你遇到什么麻烦了?”开始;
2)在倾诉过程中不要轻易打断他;
3)不要急于做出判断,决不排斥或试图否认任何自杀念头的"合理性"。
4)避免陈词滥调,不要试图"大喝一声"就让试图自杀的人幡然悔悟。公开向试图自杀的人讨论并劝告他停止自杀,并相信这种评论会使对方认清自己的问题,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5)保持自身冷静,让对方感到安全感;
6)不要急于给出解决方案。
2.劝说
此刻,处于危机中的人需要有坚定、具体的指导者。坚持并反复告诉对方自杀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要对对方遭遇的困难感同身受、充分理解,帮助对方牢固树立积极结果的信念,相信事情可以好起来。告诉对方“事情确实很困难,但并非没有希望。”
提供情感支持在这一阶段很重要,越公开地和当事人谈论丧失、隔绝感、无价值感,他的情绪紊乱表现越轻。当情绪紊乱平息后,当事人可能进行反思。反思的过程至关重要,他可能改变主意,从求死转为求生。
应该指出如果对方的选择是去死,那么这样的决定就是不可逆的。只要生命尚存,就有机会解决存在的问题;而死亡同时也终止了任何出现转机的机会。同时也应强调情绪低落的阶段是会过去的,情绪低落虽然是对自我的限制,但它也是有其周期的。当抑郁症状再次出现时,人们也应同时看到它不久又会消失。通过恳谈,讨论如何解决问题而强化自身的积极力量,放弃自杀的念头。
多数有自杀想法的人,其实都希望找到活下去的办法!
(三)求助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需要后援来共同帮助他。我们可以邀请其他人一起帮助他,询问还有谁可以提供帮助:家人、朋友、兄弟、姐妹、老师、医生……第一时间寻求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也很重要。
可以问他:“你对于其他哪个人知道你的事情不会感到为难?
我们可以打电话给他/她,请他/她来一直帮助你。
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寻求帮助吗?
你愿意让我帮你去寻求帮助吗?”
并得到对方的承诺:你答应我在我们寻找到帮助之前不伤害自己,好吗?
告诉对方:“我希望你活下去”,或者“我在你身边,我们一起来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关心可以拯救生命。轻生者常常相信他们不会得到帮助,所以我们要做更多。
如果你认为他当时自杀的危险性很高,不要让其独处,应该二十四小时有人监护他们,这一点比较难,不过应想办法做到。
同时还要立即陪他们去心理卫生服务机构或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对刚刚出现自杀行为(如服毒、割腕等)的人,要立即送到最近的急诊室进行抢救。事后要跟进表达关心和支持,以你觉得舒服、合适的任何方式,让他们知道你关心他们。
QPR简明方案强调:
1.倾听和帮助他们的意愿和行为,能够帮助有自杀意念者重燃希望,使形势发生转变!
2.良好的关系是让意图轻生者远离无望感的防火墙。
3.对于积极结果的坚定信念,是让他们放弃“永别”计划的重要原因。
4.心怀自杀意念的人常常感到孤单、疏离,请一定要帮助他们感受到你就在他身边,你和他在一起!
当然,最好的推荐或转介方法是直接把对方带到能够帮助他的人面前。其次是取得对方接受帮助的承诺,然后做好去寻求帮助的具体安排。
四.帮助有心理危机或自杀倾向者的要点
1.事先应知道他们可能会拒绝你要提供的帮助。有心理危机的人有时因难以承认他们无法处理自己的问题而加以否认。
2.向他们表达你的关心。询问他们目前面临的困难以及困难给他们带来的影响。鼓励他们向你或其他值得信任的人谈心。
3.多倾听,少说话。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说出内心的感受和担忧。不要给出劝告,也不要感到有责任找出一些解决办法。
4.要有耐心。不要因他们不能很容易与你交谈就轻言放弃。允许谈话中出现沉默,有时重要的信息在沉默之后出现。
5.不要担心他们会出现强烈的情感反应。情感爆发或哭泣会利于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保持冷静。要接纳,不做评判。也不要试图说服他们改变自己内心的感受。
6.对他们说实话。如果他们的话或行为吓着你了,直接告诉他们。如果你感到担忧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也直接向他们说。不要假装没事或假装愉快。
7.询问他们是否有自杀的想法。不要害怕询问他们是否考虑自杀,这样不会使他们自杀,反而会挽救他们的生命 。
8.相信他们所说的话。任何自杀迹象均应认真对待,不论他们用什么方式流露。
9.不要答应对他的自杀想法给予保密。
10.如有自杀的风险,要尽量取得他人的帮助以便与你共同承担帮助他的责任。
11.让他们相信别人是可以给予帮助的,并鼓励他们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如果你认为他们需要精神科专业的帮助,向他们提供转介信息。
12.如果他们对寻求精神科恐惧或担忧,应花时间倾听他们的担心,告诉他们大多数处于这种情况的人需要专业帮助,解释你建议他们见专业人员不是因为你对他们的事情不关心。
13.如果你认为他即刻自杀的危险很高,要立即采取措施:不要让他独处 ;去除自杀的危险物品,或将他转移至安全的地方;陪他去精神心理卫生机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14.如果自杀行为已经发生,立即将其送往就近的急诊室
15.给予希望。让他们知道面临的困境能够有所改变。
16.在结束谈话时,要鼓励他们再次与你讨论相关的问题,并且要让他们知道你愿意继续帮助他们。
五.对自杀行为的误解
我们对于自杀事件往往有不当的反应,许多是源于我们对自杀存有一些误解,例如:认为青少年人并没有重大的忧虑,应不会自杀;或自杀者一定是有精神病等。下列将列出一些常见的误解,以便我们对自杀行为有进一步的认知。
1、“自杀事件一般都是无迹可寻的"或"表明想自杀的人通常不会自杀”
2、"自杀未遂者并非真正想死"
3、"下决心自杀的人都是坚决想死的"
4、"情绪好转后自杀危机减少"
5、"一般人永不会有自杀的念头"
6、"一件小事也足以令人寻死?"
7、"有自杀行为者不需要精神医学干预"
8、"自杀者都有精神病"
9、"不能与有自杀可能性的人谈自杀,否则会促发他死亡"
六.我们可以怎么做?
对个人而言,怎样才不会只想用自杀来解决问题呢?
(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的生活变化快速,要适应这么快、这么多的改变并不容易,如果我们只懂得单一方向的思考,将很难解决我们所面临到的诸多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尝试以各种不同的角度来面对问题,保持弹性,随时学习新的问题解决能力,增进生命的韧度与良好适应外界改变的能力。
(二)学习压力调适的方法
适当的压力是人们努力的动力来源,但是压力太大又没有好好处理时,个人的身心都会受到压迫。因此,我们需要随时注意压力是否超过负荷,学习纾解压力,以更多元的方式与态度,面对压力事件,让压力不致成为生命成长的阻力。
(三)养成正向思考的习惯
同样的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想会带来截然不同感受。所谓“赛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我们常用正面的思考、乐观的态度来看待生活中的事件,我们将具有更好的能力来面对挫折,保持对生命的希望,享有快乐的人生。
(四)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每个人都有心情低落的时候,也都需要与人分享、分担各种感受。人际关系中的信任与亲密,使我们的心灵感觉有所依靠,不致轻易失去对生命的希望。因此,身边有可以帮得上忙的人(例如:朋友、亲人等),随时有社会支持的资源。
当然,自杀预防和干预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政府、社区以及相关组织等需要建立完善的三级预防机制。唯有全社会都来关爱那些浮沉于尘世中孤独忧伤的灵魂,为那些困顿中的生命提供温暖与援助,以精神的生命关爱与行动上的自杀干预,才能构筑起全社会共同预防自杀的防火墙。
生命弥足珍贵,又薄如蝉翼。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拯救生命。都是为了让人们体会到温暖和爱。我们应将心中的温暖、爱和光明传递,让更多人的生命天空,拥有阳光的灿烂。如康德所言,“当一个生命出现危难时,另一个生命无论结果如何也要拯救这个生命———这是生命的尊贵使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