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特别喜欢跟一个学心理学的姐姐聊天,因为我们都有一种开放的态度,喜欢学习,我们聊天的氛围很好。但我们一直都没有进入一种深入讨论的状态,大部分时候都是讨教,这是比较遗憾的。可能我们各自在自己的学习领域不是深耕状态。不过没关系,能有这样一个亦师亦友的姐姐已经很幸福了!要不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跟她聊天很舒服!
某天,我们有了认识上的分歧。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有机会深入探讨问题了!她认为,人要先满足每个人的基本物质需求,才能正确对待其它需求。而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人是可以没有那些欲望,一样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当然了,她举例说的自己那些基本物质需求,是在她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我担心的是有许多人是分不清自己欲望底线在哪里!有些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底线,在外界的影响下毫无节制的提高自己的欲望底线,这是我不认同她说的以先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原因。
查阅了一下,在心理学上,马斯洛的理论就是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她认为的基本需求就是第一个层次里的生理需求。书上是这么解释的,生理需要是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如果这些需要任何一项(除性以外)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看了这些,我明白了她为什么会对物质需求那么重视。原来是她深入学习的心理学上的知识架构。而中国传统哲学的三种文化,儒释道中释和道都是秉承去繁就简的哲学。它是从小我到大我的过程,是从有我到无我的过程,从有到无的过程。就现在我的阶段,我也不认为物质需求是最重要的,它可以放在第二。我是以自我实现的需要放在生理需求前面。当然了我们俩的观点还不能具有普遍意义。最好的认知模型是阶段性的。当人以其他群体的意志为意志的时候,他必须满足非常高要求的物质生理需求,才能尽量保证他不被外界诱惑,随时变更自己的底线。当人的意志还不够坚强的时候,以自我实现的目标为导向,辅以满足基本生理需求,这是中间阶段。而当一个人的意志足够强时(这句话不够准确,但现阶段只能这么表达),他的生理需求能降到非常非常低(是常人无法容忍的低),其他三个层次的需求也不需要,他能只为自己的大愿(大志)而活。
也许世界是多样的,但是正是因为其多样性,我们才更容易迷失自己!我们不应该只重视外在,也要重视内在的修养、德行,我们以为世界是很精彩,殊不知我们这一生能把握的东西并不多,在广阔的世界中来说不过是一粒尘埃。在这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如多问问内心,自己更需要什么,不一定要本着去欲望的目的,但是一定要更接近内心的声音!免得我们跑着跑着跑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