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数据动态
王田苗:从投资孵化看AI/RT技术与产业发展

王田苗:从投资孵化看AI/RT技术与产业发展

作者: 大数据周刊 | 来源:发表于2018-06-07 15:27 被阅读0次

创新创业的火爆态势首先集中在前沿科技领域,如区块链、量子计算、AI、生物打印等;另外在新消费服务领域,主要是医疗健康、购物出行、文娱体育等;还有一部分是在推动产业变革的领域,如智能汽车、5G物联网、可穿戴数码智能设备以及环保、航空、能源等。

  全世界范围内,如今的创新创业都异常火爆。我们总结了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主要有三个要素:第一是国家创新力量。包括战略新兴产业,鼓励创新创业文化机制,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尊重人才,法律保险,IP与人才保护,宽容失败。

  第二是知识专才力量。基础前沿交叉学科,创新创业源泉,重点发现原创性人才、产品应用复合型人才,尊重年轻、财富、荣誉等,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创造。

  第三是产业资本力量。市场痛点需求引导与资本、资历、资源的支持,企业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关键催化器。这三个要素是决定创新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AI与机器人相关技术将在2020~2025年出现拐点

  目前,AI与机器人相关技术有三个领域比较活跃。这些前沿科技技术一旦突破,会迅速推动产业变革。智能汽车、医疗健康、人机交互等让我们越来越感觉到,AI与机器人相关技术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可能会出现拐点。所谓拐点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或者实验室的样机,而是这些已经进入商业模式,并且是以商业模式融入各行各业。

  首先是核心技术突破: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情感识别、认知推理、DNA测序、智能柔性材料、智能机器人等IP免费。

  其次是应用基础突破:工业机器人成本突破降低5万进入无人化工厂、自动驾驶技术点对点或特定区域商用、会话式教育服务机器人、养老康复机器人、生物基因干细胞适度商用、云服务初现体系、5G物联网开始应用、智能柔性感知与显示可穿戴式商用、区块链全信任应用。

  再次是法律及伦理规范:人工智能专项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及政策体系逐步建立。

  创业失败与投资惨痛的教训

  融资和孵化一般时间漫长且风险较高,死亡率也很大,但是一旦成功,回报率同样较高。目前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创业在0-1的时候谁都不敢投,但到了A或A+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项目。由此可见,并购上市是一件理性的事,而投资天使是一件分享的事,这就要看谁能抓住这个机遇。在此前提下,我们分析了海内外企业创新创业死亡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合伙人相互之间缺乏信任与坚定的初心。这是百分之五十的创业企业死亡的主要原因,也就是一种凑热闹现象,只关注是否能赶上这个机遇,并没有考虑创业中遇到的困难该如何坚强去面对。

  第二,创业者由于浮躁造成的不诚信、欺骗股东、伪造数据、做假账等。

  第三,创业者不专注、不专业、不专一的去做事情。

  第四,目标很大,缺乏关键时点的执行力,特别是在创业过程中找钱、找人、找资源能力弱。

  第五,创业者不看重技术,不重视商业转换能力。

  第六,创业者固执教条、脱离实际、不虚心自觉、不愿与时俱进改变现状。

  未来社会形态的演变需要及AI/RT内在动力

  从社会形态演变的需要来看,未来主要分为在发达区域和在发展区域的不同演变。具体而言,在发达区域表现为:基于大数据提供消费、内容、装备的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和设计;形成若干大型高效智能制造工厂,提供丰富食品、日用品、办公用品;提供个性化客户服务,如医疗、创业、出行、教育、娱乐、文化、艺术、体育等。

  在发展区域则表现为:基础设施的建设,铁路、公路、厂房、住宅、安防、社区、信息等;智能制造,装备、汽车、通讯、家居、医疗等;发达地区传播影响有通讯、娱乐、文化、法律、制度等。

  从AI和RT的内在动力看,存在危险、繁重、效率、快速、梦想几大因素。其中,导致这些因素的直接原因,首先在问题与需求方面,表现为招工难,如大数据识别等,且不仅仅是待遇问题;其次在效率和成本方面,从过去的年薪3万、6万,开始突破10万;再有是在精准服务方面,优秀员工需要长时间培训,可能会被对手挖走或离职。

  导致几大因素的间接原因,首先是小批量、多品种、定制化的车间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其次是精准高效化、节能环保化、城市属地化的大规模智能制造模式;再有是科学探索,模仿并代替人肢体与大脑的科技创新。

  不得不关注的社会需求痛点

  从创新创业的视角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首先要注意分析社会痛点,社会痛点意味着他和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共享单车为例,为什么只有在北京,上海,广州这种大城市发展,而不在农村发展?这就是社会形态的需要,社会形态决定着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还有需要去把握地区人群年龄的例子,比如养老,先会从北京、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开始。因此,创新创业首先要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群需要。

  值得关注的社会需求痛点有几个方面:第一,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的定制化产品制造,制造业招不上工人,社会人找不到工作。

  第二,智慧城市建设,交通拥挤、停车难急需解决,环保节能与环境优雅,食品安全,地产装修品质低差等。

  第三,医疗健康领域,不知道潜在疾病,看病难、看病贵,未达到精准医疗,老年人服务昂贵等。

  第四,文化影视娱乐休闲旅游领域,内容繁杂,缺少个性化,产品与服务追求品牌荣耀与心灵满足等。

  对创新创业的建议和思考

  从2017年发生的所有大事来看,人工智能认知和会话技术推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酒店,走向餐厅。当下,智能机器人有三项技术有待突破。分别是精确打击、智能材料和情感交互。智能机器人的情感交互,如愤怒,开心等成为人工智能最后的堡垒。

在此环境下,人工智能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两个。第一,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以工业机器人、3D打印机、数控机床等形成的定制化的创新工厂。第二,从ToB到ToC的专业机器人,特别是交通、物流、娱乐、医疗、教育等系统,会通过共享来实现价值。在我国创业,首先要定位自己的产品是在发达地区、健康地区,其次要确定商业模式是ToB还是ToC,由此再来看是属于重技术还是轻技术,这些在创新创业的时候是需要考虑和定位的。

  总之,创新创业的逻辑思维是:首先要熟悉自己的产品场景,在什么地方应用,自己产品的功能,应用领域的空间,产品代表着自己的自信。其次,在创业的过程中,是否能把技术转化为服务,把服务转化成商业,需要团队来配合。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导、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田苗:从投资孵化看AI/RT技术与产业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ug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