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宫室
///
第十一章 车马
///
古书上常见车马并举。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因此,古人所谓御车也就是御马,所谓乘马也就是乘车。
古代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
古人说“服牛乘马”。马车古名小车,是供贵族出行和作战用的;牛车古名大车,一般只用来载运货物。
古代马车的车厢叫舆,这是乘人的部分(所以后世轿子也叫肩舆)。舆的前面和两旁以木板为屏蔽,乘车的人从舆的后面上车。绥是车上的绳子,供人上车时拉手用的。
古人乘车是站在车舆里的,叫做“立乘”。舆两旁的木板可以倚靠身体,叫做輢。舆前部的横木可以凭倚扶手,叫做式(轼)。古人在行车途中用扶式俯首的姿势表示敬礼,这种致敬的动作也叫做式。一般车舆上有活动装置的车盖,主要是用来遮雨的,像一把大伞。
车轮的边框叫辋,车轮中心有孔的圆木叫毂(孔是穿轴的),辋和毂成为两个同心圆。《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辐是一根一根的木条,一端接辋,一端接毂。四周的辐条都向车毂集中,叫做“辐辏”,后来辐辏引申为从各方聚集的意思。
车轴是一根横梁,上面驾着车舆,两端套上车轮。轴的两端露在毂外,上面插着一个三四寸长的销子,叫作辖,不让车轮外脱。辖是个很重要的零件,后来引申为管辖的意思。露在毂外的车轴末端,古代有特定的名称叫軎(wèi,又写作轊),又叫轨。轨的另一个意义是指一车两轮之间的距离,引申为两轮在泥道上碾出来的痕迹,又叫做辙。
轫不是车子的组成部分,而是阻止车轮转动的一块木头。行车时先要把轫移开,所以启程称为“发轫”。引申开来,事情的开端也叫“发轫”。
辕是驾车用的车杠(gànɡ),后端和车轴相连。辕和辀(zhōu)是同义词。区别开来说,夹在牲畜两旁的两根直木叫辕,适用于大车;驾在当中的单根曲木叫辀,适用于小车。
车辕前端驾在牲口脖子上的横木叫作轭。轭和衡是同义词。区别开来说,轭用于大车,衡用于小车。
车辕前端插上销子和轭相连,叫做輗。輗和軏是同义词。区别开来说,輗用于大车,軏用于小车。
古人乘车尚左(以左方为尊),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叫做骖乘,又叫车右。兵车情况不同。主帅居中自掌旗鼓,御者在左,另有一人在右保护主帅,叫做车右。一般兵车则是御者居中,左边甲士一人持弓,右边甲士一人持矛。
驾车的马如果是三匹或四匹,则有骖服之分。两旁的马叫骖,中间的马叫服。一说服之左曰骖,右曰騑。笼统地说,则骖和騑是同义词。
第十二章 饮食
///
第十三章 衣饰
///
第十四章 什物
///
“猪,张开眼睛,仰望星空。它的脸上充满疑问,充满狡黠,充满智慧。天舞宝轮,花开十二。我们不要做痛苦的思想者苏格拉底,我们也不甘于做愚蠢而快乐的猪。有智慧、爱思考、幽默乐观的猪,走的才是'中道'。”
远古的时代已经消逝,
考古学使它复活。
古代的人已经不在了,
他们曾经的存在能给今天活着的人带来宝贵的启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