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框架是一个基础模型。
1、教材及教材解读(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2、确定教学目标。
3、有明确方向的预习。
4、严谨的教学板块(左手栏)。
5、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右手栏)。
6、教学反思。
1、2、4,其重点在于教材和教师,主要是“教什么”(1、2)和“怎么教”(4)这两大问题。3、5,是对学生独立学习的关注,预习是确保学生拥有真正的独立学习机会,有方向的预习是朝向高处的。右手栏的设置,是提醒教师在课堂上要清楚每个环节中每个学生应该如何做,只有这样,才是进入了真正的学习状态,而不是旁观者。6是对整个过程的省察。
它针对每一堂课,而非某一堂课。它的作用是让所有参与课堂的人:教学双方,教课者与评课者都有统一体系可以参照。
有效教学框架——构建理想课堂怎样解读教材?
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它只是教学内容的原材料,只是展开课程的一个凭据。
语文学科含文本解读和教材解读两个部分。文本解读是尽可能整体而深入地理解文本本身,从而显现文本的价值。教材解读是把文本放入课程标准的相关年段,以及教材的单元设想中,来最终判定它的教学价值。文本解读可力求全面、深刻,而教材解读,则需要合宜、贴切。
提高解读能力的方法:网络检索、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专业发展修炼。
解读能力,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阅读教学所指向的核心目标,因此,也是教师自身所应该具备的能力。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文本意蕴,而且还要关注语文知识,关注解读过程与解读策略。
要了解文本的教学价值,即教什么,教师首先把课文当成一篇有待理解的文本,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读者。阅读行为所指向的,是尽可能深广的理解这个文本。
一篇文章的文本意义在于“讲什么”,教材意义在于“教什么”。找准文本在教材中的坐标。
有效教学的三类目标
如果说新课程三维目标强调了目标的整体性、统一性的话,那么新教育理想课程的三类目标,恰恰强调了目标的细分,强调了每一个目标的独特性,强调了对整体教学,用几类目标来进行分析、细化,以便更好地落实。
有效教学框架——构建理想课堂各类目标可以从课后的习题中来。
反思: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备课、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多考虑的是这篇文章该怎么教。自身对文本的理解都是一知半解,都不知道教什么,何谈“怎么教”。我们只有对文本深刻、全面的理解,找准文本在教材中的坐标,才会有清晰的思考,才能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准确的把握。仅仅依靠一本《教学参考书》,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2018.2.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