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说的是现在各国都在争“量子霸权”,因为一旦基本掌握量子计算技术,所造出来的计算机至少比目前世界最快的“神威·太湖之光”还快1500亿倍!
这个数字太大了,以至于让人没了概念,咱们只用知道,虽然中国的超级计算机现在已经世界领先,但要是再过若干年这个量子计算机问世,那么整个世界的面貌以及人们的生活可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这里先不去讨未来问题,我只是对其中的一个理论很感兴趣,这几天在脑海中总是浮现。
量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量子叠加。有一个著名的“薛定谔猫”原理,大概的意思是说在量子力学领域,一只量子猫既可以是死的可以使活的,只要观察者一旦开始观察这只猫,那么生死的状态就被确定下来。这对于物理学不太了解的朋友可能听起来有些烧脑了。按照我这个外行的理解,比方说,一个顽皮的孩子在房间里疯玩,房间的房门是关着的,你站在门口想要推门而入。这时,只要你一推门,孩子在房间中所处的位置和状态就一下子被你看到了。但是,只要这扇门不开,孩子在房间内的状况对于你来说可以是无数种状态,而且任何一种状态都是合理的。如果把孩子在房间里的不同状态用一组数据来表示,那么在你推门进去之前,这组数据就可以有无穷多个结果。科学家们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发明出一系列算法,这有别于传统计算机0、1的计算原理,其计算速度大大提升,量子计算机就是基于这样的基本逻辑。
一个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处于0和1的量子状态)可以用图中的布洛赫球(在量子力学中,布洛赫球面是二能级量子力学系统纯态空间的一种几何表示方法)来表示。相比于经典比特(信息量的最小度量单位)只有0和1两个点,量子比特的取值则分布在整个球面上,即球面上任意一点都可以是某个量子比特的值。
0和1可以看做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逻辑关系,量子计算则可包容无数个结果。我感兴趣的不是计算,而是量子叠加背后隐含的一个真理。
量子是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最基本单元。人们所熟知的分子、原子、电子、光子等微观粒子,都是量子的一种表现形态。也就是说,我们周围这些看得见看不见的所有东西,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量子构成,都符合量子叠加原理。我想这也一定包含我们的意识活动。
禅宗公案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慧能接受衣钵后逃往南方,慧明不久追上。慧能将衣钵交出,慧明说:“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慧能教他“屏息诸缘,不生一念。”然后又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慧明当下大悟。(——《坛经 行由品》)
这个不思善,不思恶可以理解成计算机语言的0和1,也可以是开和关,还可以是进和退,更可以是对和错,等等。这些即是分别念。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确认的过程。我们很想知道孩子在屋子里的状态所以会迫不及待的打开房门看个究竟,接下来就会以我们看到的情景去评判这个孩子。孩子如果在看书,那么就认为这孩子真乖爱学习;孩子如果在打游戏,那么就会认为这孩子贪玩没出息;孩子如果上蹿下跳,就会觉得这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啊该去看医生;孩子如果不在房间而窗户边留下了脚印,就会觉得这孩子简直无法无天了。其实上述所有的情况都可能出现在你推开房门之后的那一幕,我们判断的依据只是基于自己的认知经验。
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因为我们认为孩子爱看书就有出息,就大加鼓励,孩子也越来越得到正面的认可,于是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就可能这样出现了。因为我们认为孩子有多动症甚至不服管教,对孩子非打即骂,甚至放弃正面教育,于是一个流浪街头的混混也许就这样出现了。
对待孩子如此,别的其它事情也同样如此。这纷繁复杂的人类世界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来的。
量子叠加态则是超越了分别,是承认所有的可能性,“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物理学揭示的道理,如今又要把这理论做出个革命性的工具来。不知道物理学家有没有想过,这理论其实是在指向世界的“本来面目”。我们的老祖宗有一些列的论述早就阐述了这个理论,并且有很多的方法实践这个理论。不同的是,老祖宗的方法是让我们自己见到本来面目,进而成为本来面目,而不是去利用这个理论去谋求什么霸权。
若要问:具体的生活中该如果实践呢?难道我们看到熊孩子就接受他的全部放任自流吗?
答:当然不是。
雪漠老师在谈到家庭教育的时候,会建议我们成年人最好先要认识这个“本来面目”,如此就会对整个世界有了非常清晰的理解,不会被流行的价值观左右。然后再用各种正面的鼓励方法让孩子做有正能量、健康向上的事,任何所谓的缺点都可能变成前进的动力或独特之处。
你也许还会问,这个正能量和健康向上是不是也带有主观色彩呢?
这就需要先去做到第一点,即认识“本来面目”。因为只有知道了本来面目才能理解世界的本质。量子作为基本粒子,其显现具有无限多的可能性,圆融而平等,本质为一,却能生出万物。它是一个能量团而不具有实质,是妥妥的“真空生妙有”。它不是一片死寂,而是活活泼泼充满生机,是绝对意义上的正能量和健康向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