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饭的时候,正跟小李说说笑笑地吃饭,突然一下,就笑不出来了。可是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情,非常突兀的,没什么心情开玩笑了。明明身边坐的都是自己的挚友,但莫名就有一股孤独感和无力感。
那一瞬间觉得,升入初中以来,值得把后背托付给对方的,好像真凑不出来一个。小李呢,顶多算大半个吧,这家伙平时阴晴不定,不太正经。当然,大部分时间还是值得信赖的。
现在开始想念小学的朋友了,六年级下学期以前,班级的那种状态我真的很喜欢。大家都没什么心机,从来都是坦诚相待,也不会动不动就在背后议论别人。喜欢跟一个人交朋友就挂在脸上,丝毫不遮掩,也不会出现什么特别高冷的人,大家都是自来熟。最值得托付的朋友呢,也是小学的时候交到的——小叶。不过现在虽然在一个学校,但不在一个班,碰面的机会也少了。有时候很多烦心事憋在心里,小李又不是个很正经的人,没有倾诉的地方,久了就感觉到孤独感。
跟小叶谈话有种解脱感,很快能脱离疲惫的状态,我俩属于是互相理解,互相明白,其间自然也不存在秘密或者心机之类的。
很苦恼的一点是,在现在的初中生活中,完全没有人坦诚相待了。同学之间,互相猜疑,互相议论的大有所在。很多时候我们付出了自己的真心,却换不回一颗真心,甚至会换来其他人的鄙夷,觉得你很傻。所以,我感觉到非常累,社交难度非常高。
有些同学吧,我说羡慕也是真羡慕,讨厌也是真讨厌。
这些同学也不知道是早熟呢还是情商高,总是能对不同的人摆不同的脸,心思细腻的什么一样。经常能不经意间跟你进行一场唇枪舌战,有时候你在和他笑眯眯的讲话的时候,根本就注意不到笑里藏刀,他们已经暗中捅了你一刀又很快拔了出去,让你那一瞬间感觉不到痛感,但琢磨一段时间后就是加倍奉还的痛。
这种人女生也有,男生也有,我习惯称他们“交际花”,这个词吧,网上也流行。我看了释义,是指交际能力强的女性。而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是懂得逢场作戏,拥有多种交际手段,各种朋友一大堆,喜欢在背后议论他人,有些腹黑和阴暗的人。就我们班来说,是有这种人的,而且不少。我个人是非常讨厌这种行为,你说你对一个人有什么意见或者看法,就坦荡荡交流呗,何必要在背后议论那么多?也不知道是不是互联网导致的,现在同龄人真的没有多少淳朴至真的了,多少都带点心机。包括在背后写这段文字的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逢场作戏成了我们小孩子常穿的外衣,两面三刀也成了我们虚伪的面具。好像在这个时代,不会这些原本属于成人之间的伎俩就无法保护好自己,就会被孤立,就会变得没有朋友。在我印象中,似乎在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都是活力无限,有自己的爱好,尤其青涩、腼腆但是又充满阳光。可是现实却是,每天心事重重,想着如何和其他人建立好的关系,怎么防止自己被背刺,想法和行为都老练至极,阴暗和腹黑也成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我挺不喜欢这样的氛围,可是又深感无力,这种问题想要从源头切断真的比解决任何问题都要困难,只能想方设法,让自己穿上更多更厚的虚伪的外壳,以防其他人的虚伪和背刺的行为伤害到自己。
即使是像我这种一向认为不缺朋友的人,都感觉到社交非常累,何况是那些不善社交的人呢?不过可能他们不社交就没有这种烦恼?
不管怎么说,现在很多年轻人“社恐”也许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首先是对身边同学的不信任,最后上升到整个社会的不信任。
我非常希望,有朝一日会改变这种局面,把那些纯洁的日子还给属于少年时代的我们。
我不希望,多年以后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活在社交的阴影之下,人与人之间原本最美好的灵魂交流,变得令人唾弃,令人恐惧,甚至令人恶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