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937202/bb8301c3422d2ecd.jpg)
我们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术业有专攻”,其实,“道”与“术”没碰到一起时,“道”可“道”,“术”可“术”,“道”“术”各有不同。
“道”字从字形上看,“首”代表智慧,走之旁代表行动,合在一起的“道”就是行动加智慧,代表知行合一。“首”字上边两点代表一阴一阳,“首”字下边是自己的“自”,代表悟道一定要反求诸己,通过自觉、自律,而不是到外部是求东求西,更不是对外在的力量盲目地迷信和崇拜,因为“道法自然”,不可“背道而驰”,所以,懂道、得道之人,都是能做到知行合一的。现实中的人们,往往说的好,但做的差,知“道”不难,听“道”也不难,但悟“道”难,证“道”难,行“道”更难。
“术”是在“道”的指引下,怎么做好事情的问题。是做任何事情行之有效的战略、策略、方法、规范等,“道”是确立正确的价值立场,做真正利国利民的事情。而“术”是确保把好事做好,是落实层、执行层,像“大禹治水”,大禹治理洪水解救人们,是“道”,怎么治是“术”,是采取“堵”,还是采取“疏”。所以,“道”和“术”结合在一起,才叫道术。
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管子》里就把“道”和“术”很好结合在一起。他说国有“礼义廉耻”四维,“礼”是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则和制度。“义”是人的言行要符合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廉”是从个人的生活而言,是要有节俭廉洁的工作生活作风。“耻”是做人的底线和操守,是一个人应该遵守的道德底线。管子的这“四维”是当时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系统的原则,对于维系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长久意义。
孙武的《孙子兵法》对战争之“道”和“术”的有机结合统一,也进行了详细的论断。“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淮海战役中为什么“60万”可以打败“80万”,为什么民夫不怕危险推小车支援前线?是同甘共苦和同心同德使然也,这里的“心”就是“道心”,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具体体现。
所以,“道”与“术”的秘密在“心地”上,推行“道”的人,在于如何启发人的“道心”,在于真正为人民服务,让人类社会越来越文明。“术”的背后,很多时候是利用人的“人心”,或者说是人性的弱点去做一些事情,但有一点必须清楚,任何偏离“道心”的“术”的操作,必会误入歧途,带来灾难和后果,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历代圣贤不愿意谈“术”的重要原因。
道术很重要,“术”必须要围绕着“道”,走正道,行路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