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160734/cca9f050e881c757.png)
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意在告诉我们人如草木般孱弱,而唯有思考,令其强大。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思考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一百多年前,哲学家康德说一切哲学始于批判;今日,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保罗和琳达·埃尔德告诉我们真正的思考是建立批判性的思考模式。也就是一种反思的能力,这种独特的认知技能是我们今天真正生存的立足,也是基本能力。
开始重视“思辨”这回事儿,是源于我喜欢的一位辩手他关于思辨的演讲,在认真思考后,我确实认可学会思辨的价值。通过读《思辨与立场》这一本书,更好的学会思辨。
一、人的思维水平三个层次:
1.较低层次:
无反省,常常依赖直觉,由低技能混合而成的水平,具有很大程度上的自利特性,自我蒙蔽性。
2.高级层次
选择性反省,高技能水平,不具有一贯的公平合理性,可能在诡辩方面很有技巧。
3.最高层次
反省外显化,最高水平的技能,一贯的公平合理。
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者,会注意到不同立场的合理性,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收到不同力量的塑造,而思维又塑造着我们的信念系统。力求做到公允,用一种道德和负责任的方式进行思考。
当发现别人的观点有更严密的推理基础的时候,我们便改变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用思维操纵别人以掩盖真相。需要同时具有所有的批判性思维认知特质。
二、批判性思维要求:
公正的思维,用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的观点。在思维中不考虑群体和自身的私利,满足思维的各项认知标准。
1.认知谦逊-知道自己无知
能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对自我蒙蔽保持敏感,注意到自己观点中的偏差、成见和局限。
反面:认知自负。把自己的一切信念,误解,错觉都当作显而易见的事实,在受到挑战时恼羞成怒,拒绝承认思维中的瑕疵。
2.认知勇气-愿意挑战自己的信念
能够面对并公正对待有强烈抵触情绪或从来不愿意认真倾听的思想,信念和观点。
反面:认知怯懦-面对与自身不一致的观点会感到恐惧。以一种情绪化的方式认同某种信念,就以此界定自己是谁,不敢也不愿意倾听对方,喜欢下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妖魔化对方。
3.换位思考-拥抱对立的观点
能够注意到自己需要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准确地重构别人的观点和推理过程。
反面: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从狭隘的角度出发了解世界,忽略他人观点的必要性。
4.认知一致-对自己和别人持相同标准
不双重标准,要求别人做到,自己也要做到。诚实地承认我们思想和行动不一致的地方,并积极探寻解决之道。
反面:认知虚伪性。希望别人坚持标准,自己却要豁免,而且不觉得有什么不合理。
5.认知坚毅-消解复杂性和沮丧。
当复杂性根植于认知任务而我们却不放弃。
反面:认知惰性。一旦面对有挑战性的认知任务就迅速放弃,不能容忍认知上的痛苦和沮丧。
6.信赖推理。认识到自身推理的价值。不会认同任何信念的具体内容,敢于抛弃任何不得获得证据和不能通过理性思考得到的信念。只认同推导出信念的方式,遵从证据和推理的指引。
反面:怀疑推理。将自己的观点和信念视为唯一的真实和正确。
7.思维自主。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者。
在思考时不依赖于他人,坚持自己的标准,有一套自我管理的方式,对自我的思维拥有完全的训导力。敢于拒绝不公正的权威,同时也能看到对方的贡献。在形成思维原则时十分慎重,时刻监控思维错误的倾向。
反面:思维从众。
三、思维的要素:
1.目的
大脑里一些理解某事物的理由。思维中追求的目的大多数时候不够明显,有时目的之间互相冲突而不自知。把思维的目标提升到意识水平。
2.观点
思维存在一些推断的框架和聚焦的角度,人们称之为政治的角度,科学的角度。一旦理解某人从哪个角度触碰主题的,更好地理解其整体思路。
3.重要概念
创造出概念才能进入思维中来。通过所见所体验去创造概念,成为赋予事物概念的主人。曲解概念,是因为我们潜意识的倾向往往提供自己想要的,而不是用一种真实的方式描述。
4.关键问题
思考时经常会遇到的需要解答解决表达和讨论的疑难问题议题。
5.信息
我们需要理解的对象。找出可靠的信息源,批判性地提炼自己的经验。
6.解释与推断
心智活动的一个步骤,根据某事项的真实性断定另一事项的真实性。
7.假定
对对象的一些初步认识,有可能是错的,但是我们自己意识不到。各自假定不同,反应不同。
8.意涵和结果
跟随在思维之后的东西,即思维所引申的部分。注意不到某些情境中自己或别人的话语的意涵,就会发生解读误差。
目的会影响提问方式,提问方式影响信息收集,信息影响着解释,解释的方式影响着概念,概念影响着假定,假定影响意涵,意涵影响看问题的方式和观点。
四.思维的标准:
1.清晰性:
详细阐述,换个方式表达,举个例子。
2.准确性:
它是真实的吗?如何检查?如何探寻?
3.精确性:
能否提供进一步细节?能否更具体一些?
4.关联性:
如何与议题有关?如何与其他观念有关?
5.深度:
如何考虑问题中的难题?如何处理最重要的因素?
6.广度:
是否需要考虑另一个观点?看待问题的不同方式?从另外的立场看。
7.逻辑性:放在一起符合逻辑吗?能根据所说的得出?如何根据证据推导得出?之前和现在所说的矛盾如何理解真实?
8.重要性
需要的最重要的信息。在某个背景为何那个事实很重要?
9.公平性
证据的思维公平公正吗?预设公平吗?
五.锻炼批判性思维的原因:
1.自我理解
自然状态下,我们的生活根植于自己即刻的欲望,痛苦,思虑,情感,我们迷恋即刻的满足和短期的获得,明显不关心个人的成长,洞察,正直,也缺乏动力去揭示自己的弱点,偏见,自我蒙蔽。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没有真正深入理解过自己的思维和情绪情感的本性。
2.心灵的3个功能:
思维:判断趋势,弄懂意义。指明趋势。
情感:评估思维判定的趋势对生活的意义,告诉我们对那些事情该持何种情感。传递趋势的好坏。
欲求:激活能量以发起行动,告诉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应该把精力投放在哪里。让我们推进或放弃。
情绪和欲求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无法控制无从改变,只有思维是我们能够直接触及的。
3.决策的艺术
由于错误追求即刻的满足和短期的获得,常常会做出自我妨碍,自我伤害的决策。
只有对大脑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将行为提升至意识可及的水平,进行思维反省和意志力自我训练,然后以出色的洞察力来约束自己的行动。
需要决策的相关信息并不会全部清晰明了摆在那里,必须认识到所面对的决策各个备选项是什么?
错误:
1.认为某对象是备选项,其实根本不存在。
2.没能认识到某个备选项的存在。
3.让事情保持现状,让自己陷在无能为力的泥潭里。
4.我有权利去做我自己的决定,但那些决策产生消极后果时,你有责任帮我逃避那些后果(青少年期观点)
4.掌控自我中心倾向
支配他人,服从他人。
不愿倾听那些反对我们的人
将对方妖魔化
忽视相关的证据
出现非理性的情绪反应
5.警惕社会中心主义
成为自己赋予事物概念过程中的主人,体验由自己创造的世界,思路开阔,广泛阅读。
6.回溯阅读
让头脑像不同经验开放,抵消社会条件和主流媒体影响。
阅读以前出版的书,会认识到当时存在的陈词滥调的错误,对普遍性,相关性,重要性形成更好的认识。头脑中会形成更多看问题的角度,更好的理解当下的复杂性。
六、养成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1.利用浪费的时间
今天最糟糕,最棒的思维是什么?
弄懂了接触到的事物了吗?
做了计划要做的事了吗?为什么没有?
如果10年后再看今天的我,会后悔吗?
2.将思维标准内化
每周关注一项思维标准,尝试换一些词表述自己的意思,举一些例子,用类比,图片或表格来表达。
3.保留一份思维日志
描述明显激起你情绪的情景。讲述在情境下的反应,分析写下的东西,评估从中学到了什么,如果情景重现,所做将有什么不同。
4.训练认知策略
矫正自我中心性的即刻固化。通过分析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的真实影响,克服本性中喜欢将即时情感和经验过度概括化的倾向,避免把一件事的短期影响放大至终身层面。
5.重塑性格
每月选取一个想为之奋斗的认知特质,聚焦于养成这种特质的途径。
6.面对自我
反复记录自己的思维轨迹,设想更理性的人会如何应对。
7.重新鉴别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
重新识别,改变情感和行动。
结语
毫无疑问,思辨的能力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我们需要用思辨来面对生活,有自己的见地,有自己的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