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和老二俩人在家,老二很老实地一直睡,我就很过瘾地看完了最新一期的奇葩说。
这一期辩题是,伴侣精心准备的礼物很丑,要不要告诉Ta。
最让我触动的是庞颖说的一段话,大意是这样。
跟伴侣相处中,她听不得伴侣对她的不满。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跟她成长的环境有关。
从小她得到的就是有条件爱,例如考试好了才有家里人的好脸和优待。
久而久之她觉得不够好的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所以当伴侣对她稍有微词,她便觉得是指责自己不好,是自己不值得被爱,她就会生气。
觉得超级震惊,我就是这样对待孩子的。
今天周六,不用上幼儿园。早上起床,儿子嚷着看电视,让我把动画片调出来。
走到客厅,我看见昨天玩的满地的玩具没收拾。
自以为很聪明地说,收拾好才能看动画片,还觉得这样的督促法很高明,很有效。
这不是在给儿子灌输,表现好才值得被爱吗?
其实昨天晚上睡觉前,我就看见满地的玩具没收拾,懒得管了。
如果当时就让孩子收拾好,就不会有今天早上的情况。
养孩子之路,任重道远呀。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谈何容易,只能多注意了。
很喜欢席瑞的一段话,他是正方,觉得礼物丑要说出来,大概是这样说的。
沉默就像一块大石头,石头落入水里,会激起层层涟漪。
那些散开的水波,把原本亲密的恋人,拉得越来越疏远。
好美,有意境,又形象。
薛兆丰教授说,礼物丑,看二人关系,是长线还是近线。
若是近线,很短的相处,就不说。反正交集少,何必说出来找事呢。
长线的当然要说,不然会老收到丑的、不喜欢的礼物。
看节目时,觉得很有道理的样子。
现在想想,一段关系,你相处的时候就知道是近线,是一夜情吗,是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耍流氓吗?
蔡康永说的也很触动人。他是站反方立场,收到丑的礼物不要说。
人有没有成长,是看人遇到开心事的感受,是快乐还是喜悦。
快乐是小孩子的感受。比如吃个冰淇淋,孩子会很快乐。
他不会觉得,我爸爸挣钱很辛苦,给我买冰淇淋,我很感动。
这是大人的感受,喜悦包括了感动。
当你不再是简单的快乐,而是学会喜悦时,就是成熟了。
这样的话,你会更多看中礼物背后的用心,不会说丑。
以前对综艺节目没兴趣,没看过奇葩说。
怀孕后期,觉得要多休息。没事干,就看起了正播着的奇葩说第五季。
结果就上瘾了,真的越来越精彩了,而且这个节目好火啊。
前两天见到大号拾遗对各个人物的总结,鞭辟入里。
陈铭学识高、有教养、三观正,但他太正统、太鸡汤、有点装;
高晓松胸襟宽阔、白衣飘飘,但常常何不食肉糜、太过理想;
蔡康永温润谦和、情商过人,但因此套路甚多、胜负欲太强;
马东圆熟可爱、聪明睿智,但因此而过于犬儒、媚俗和鸡贼;
马薇薇锐气、强大、犀利,但因此而太强势、充满攻击性;
黄执中理性、深透、博大,但因此而性情凉薄、不易动情。
每个人都不是完人——一个优点,必然对应一个缺点。李诞也是这样。
我们喜欢他的幽默、风趣、痞丧,说话带着一股泼皮无赖的出世江湖气。
但当他这一面被展现到极致时,我们又开始讨厌他很鸡贼、没底蕴、没教养。
拾遗君还单独拿高晓松和蔡康永做比较。
我个人浅薄地认为,蔡和高其实是完全相反的两种人。
蔡康永看似温润谦和,但骨子里其实凉薄高冷。
高晓松看似性格高傲,但骨子里其实温润谦和。
蔡康永看似温柔儒雅,但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活得很实际的人。
高晓松看似粗枝大叶,但骨子里其实是一个白衣飘飘的少年。
蔡康永的道理是暖的,但他的心是冷的。
高晓松的道理是冷的,但他的血是热的。
蔡康永表面是浪漫主义,但骨子里其实是现实主义。
高晓松表面是现实主义,但骨子里其实是浪漫主义。
(不是贬低蔡康永,只是陈述一己之好。)
以前教过历史课,所以2012年晓说刚播出时就追着看,因为里面有很多历史。
高晓松渊博、见识广、有趣、随性,在很多领域颇有成就,就对他很有感情。
慢慢就觉得高晓松像自己博学的一位老师一样。
罗振宇初做逻辑思维时,在节目里,他跟晓说比较。
大意是说高晓松是出身优越的贵族,自己是平民,希望自己节目能追上他的。
高晓松像他自己说的,仅是做晓说、晓松奇谈,并不像罗振宇那样依靠一个节目,衍生出收费的其他产品。
就像他自己说的,上天对他太好,他不奢求其他太多的了。
更加对他多一层好感。
所以拾遗君称赞高,我就觉着准确。加上自己模糊的一些感觉,认为蔡康永就是外热内冷的人。
以至于这一期再看,一直戴有色眼镜看蔡康永,仿佛一眼能看穿他温柔的外表下那颗冰冷的心。
奇葩说很火,我觉得它让我见识了各种人、各种观点,让我开眼,给生活加佐料。
同时,每个个体有学识、还特别努力,让观众拍手叫好的同时,想踮起脚尖,见贤思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