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了,你看奇葩说了吗?
奇葩说办到现在已是第七季了,虽然我不是每期都追,但也会时不时上去看一看,里面的话题很亲民,天然具有话题性,比如:
我是一名独立女性,我应不应该收彩礼?
家长群里都在吹捧老师,我要不要跟风?
大学刚毕业,生活很拮据,父母愿意接受我啃老,我该啃吗?
…………
请选择正方或反方。
在很多年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在话题出现的一开始非常认真的选择了,但每次因为选择的标准并不统一,甚至模模糊糊,于是呢,就会在经历多次的正方反方的陈词后,觉得哪哪都有道理,反而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在弹幕区,我们也能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评论:这届现场观众还行啊/不行啊。
这些来自我们自身摇摆的觉察以及他人的评价都在说明一个观察:大多数人是不知道如何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选择的。
而这种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做出选择的境遇,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
今年房价上涨/下跌了,我该不该买房?
对体制工作无感,我该不该选择裸辞追梦?
男友处了一年多,我该不该和他结婚?选择谁可以避免在三年后生活一地鸡毛,或者大幅减少经历七年之痒的概率?
…………
大多数人因为不清楚选择的标准是什么,于是,认认真真地选了,也在认认真真地犯错。
哈佛大学前校长 Derek Bok 说过: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那你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可事实情况是,即使你接受了昂贵的教育,可能一些很重要的内容,我们也没有掌握。
比如我们前面讨论的如何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选择。
Bok 教授认为,人们的思维模式分三个阶段。
1)无知的确认性:这个时候因为积累少,就会倾向于认为相信自己学到的任何知识都是正确的。这个时候人会处于巨大的幸福感中,觉得自己学了好多的东西,真是满满的收获感。
2)有知的混乱性:因为已经接受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知识之间产生了相互之间不一致的局面,于是觉得相当混乱。
比如同样在讲企业管理,有的观点认为,因为企业的管理涉及面很复杂,需要做顶层设计,推荐使用顶层设计的思维模型;而有的观点却认为,正是因为太复杂,所以在实际经营企业的时候,要用小步原理,不断试错,不断改进,这个用的是精益创业的思维模型。这个时候,你会怎么选?
比如同样在讲领导力,有的观点认为,老板就应该事无巨细样样过问,大到公司战略的落地,小到公司门口的卫生扫除,都需要老板进行指导;有的观点却认为,老板就该懂得授权,找到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让公司各部门各司其职,垂拱而治。你会怎么选?
比如同样一笔钱,有的专家建议你投入股市,可以拥有灵活买卖,现金赎回的自由,同时赚取高收益;有的专家却建议你买房投资,虽然前期有高额的贷款压力,但经过多年的通胀后,后来的货币价值一定会比现在低很多,同样拥有高收益。你会怎么选?
3)独立思考(Critical Thinking):根据《Beyond Feelings》这本书的定义——独立思考的本质是评估。包含两个步骤:需要思考评估别人的思考过程是否合理,同时需要思考评估自己的思考过程结果是否合理(元认知)。
会独立思考的人有两个特征:
第一,会提问。
比如本文开头奇葩说的关于啃老的话题,我们会问:大学刚毕业、生活很拮据时的啃老,与已经成家立业、孩子都大了后的啃老,两个定义一样吗?父母愿意与不愿意的啃老一样吗?父母愿意被你啃老,就代表你应该啃老嘛?同样是父母给的一笔钱,你用它来买包包和用来学习投资自己,性质一样吗?…………
第二,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智活动。
比如,我们都会有心思飘忽不定的时候,对吧?比如上班了,一天都是天气不好,雨水滴滴答答,一会儿一个念头,中午吃啥,一会儿想着晚上回去路上看到花花要买点……还有好多可能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想法,反正就是很难集中在当下的某个事情上。
虽然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有时候也会走神,但比起无法控制自己思绪的人,他们在需要的时候,是可以把自己的心智控制在一个固定的事情上,去思考它的。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知道:
未来一定是有不确定性的——
我们往往需要在不确定性下做出选择——
如果我们没有清晰的做出选择的标准,我们就会在认认真真地犯错。
想要拥有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化不确定性为收益,我们就要锻炼自己成为一名独立思考者。
又因为,独立思考是一门和写作、画画、插花一样的技能——
而技能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的——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每天的学习,生活中的刻意练习来学习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
成为一名独立思考者,在不确定的时代,确定的生活,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欢迎来到逻辑的世界,今天开始的二十天,是我的逻辑学习板块,欢迎你的关注。
期待你的后台留言,让我们一起进步。
今日份推荐:
《Beyond Feeling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中译名:《超越感觉》):逻辑入门书,指导书
大菜
2021-2-27
于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