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有时才最适合我们自己的路!创业才每天遇到的问题都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每当我们遇到比较困惑的事情时思考的维度和深度都会受环境和条件限制,
总体来说,大脑不是一台孤立的机器,它的性能表现与我们的身体状态、周围的环境、跟他人的互动密切相关。
一个是“减少认知负荷”:就像为了释放更多的算力,你就应该关闭计算机中多余的程序一样,我们应该给大脑排除各种干扰,减少占用脑力的任务,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27375/11af10ab6a2cd1d2.jpeg)
另一个是“提供认知抓手”:这个有点反直觉,为什么像看更大的屏幕、走路、社交互动这些行为明明是做了更多的动作,却能让大脑有更好的发挥呢?这是因为那些多做的动作不但不占用认知资源,而且还给新信息提供了挂靠点,能帮助大脑思考和记忆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27375/b214a1cfd81e7b7f.jpeg)
当我们借助自己的身体、周围的环境和人际资源延展思维时,思考的效果最好。
但就像尼采推崇行走一样,支持脑外思考存在种种功效的证据远不止传闻。以下三个有关领域的调查和研究,有力地证明了脑外资源对思考过程具有重要价值。
思考者应该去“寻找不同的光”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27375/40ce66afee389922.jpeg)
关于对思考过程有重要价值的脑外资源的研究,首先是有关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的研究,它探讨了身体在思维中的作用。例如,做手势如何提高说话的流畅性,并加深我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其次是有关情境认知(situatedcognition)的研究,它验证了环境对思维的影响。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27375/ecb73daf0d3650d3.jpeg)
这也是我们普通和成就卓越人的差别的地方,如果朋友们有不同观点也大欢迎留言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