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一篇新闻报道,一孩子出门读大学后,第一次拿到家长给的生活费,竟然连钱都不会花,也不知物价水平,被室友嘲笑后,竟然大声反驳道“从小到大,我要什么都是我爸妈去买,我哪知道!”
现在流行一句网络语“巨婴”,实际就是没有解决问题能力的成年人。
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培养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总是什么事替他们包办。就近,孩子可能会出现学习困难症,长此以往,他们甚至可能发展成一个完全没有生活能力的巨婴。
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呢?我们可以从家庭教育开始,一切问题的出现都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契机。
1,讨论孩子的感受。
只有当孩子觉得被倾听,被理解的时候,他才会考虑你的感受。
2,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要注意的是,这一部分要简短清晰,不要复杂繁冗。
3,一起讨论解决方案。
可以先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急于对他的想法进行评判,要抱有接纳的态度。如果觉得孩子的想法不合适,我们可以给到建议,就算孩子坚持自己的想法,安全范围里去陪他试错也无妨。
4,跟踪执行。
探讨出了可执行的解决办法,我们需要监督孩子付诸行动。
这个方法可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父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微妙的调整。
记得上周六下午,女儿约了几位同学来家里玩,等到晚上,其他孩子都散去,我走进她房间,发现地上到处都是垃圾,酸奶盒还跑到床上去了,简直一片狼藉,看到这一幕,一个念头控制了我,都这么大的孩子了,怎么还像幼儿园的小朋友。我有些情绪,直接指使女儿自己赶紧打扫干净。然而,半个小时过去,女儿没有任何动静,只顾着看她的书,我想反正她也整理不到位,最后还得我再来一遍,干脆自己动手做了。
针对这个事情,现在反思下来,我觉得自己太容易被情绪控制,原本这是一个培养孩子主动解决问题的契机,最后却被扼杀在摇篮里。
行动指引
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如果有潜在的情绪,可以先回避,等自己情绪消化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我可以先问孩子,她看到房间乱糟糟会是什么感受?然后遵循她自己的想法,引导她自己去解决问题,并监督她付诸行动。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做复盘给反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