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说乡村,振兴进行时# 这几年来关注跟踪了不少的乡村文旅项目,败多成少,记忆非常深的有两个资源非常好的项目,四年来,我七八个项目都做完了,它们至今还未开工,最苦还是当地政府,招商签约时欢腾风光一刻,后面则是连绵的痛苦。这几年经常参加政府的重点项目推进会,那些乡镇领导因项目推进太慢大庭广众之下被领导训斥的窘态还历历在目,最可怜的还是后几届的领导,连那刻签约时的欢娱也没享受过。那些失败的项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投资商不专业但又过于自信,“执念”焚身是他们共同的特点,类似我们常说的情怀;还有一种是被职业经理人怱悠,识人不准招致满盘皆输。见识了太多被南墙撞死的投资商,也看到还有不少正在义无反顾往南墙撞的人。乡村文旅项目的成功,在于操盘者的驾驭能力,感知驾驭市场的能力,驾驭团队的能力,驾驭地块上那些牛鬼蛇神的能力,驾驭专业的能力和与政府良性互动的能力,具备上述能力的人往往是气场很强压得住地气,有情怀而且又能落地的人,甚至还得带几分匪气(霸气)。乡村文旅项目的投资额一般都不小,如果失败,足以让投资商一夜回到旧社会,让项目所在地一块好资源不但发挥不了社会效益反而成了一块烂疮疤。所以,政府对项目引进的把控一定得慎重,建议可以招一批实操者当顾问或者跟踪项目,别相信那些理论专家。投资者也要善于结合一些靠谱的运营团队,靠谱不靠谱看他做过的项目。别拿那么大的代价玩情怀,秀存在感,这就是古时常说的“痴”。
#胡子说乡村,振兴进行时# 当下,关于乡村最响的口号是产业兴旺,大有让乡村在不久的将来进入共产主义的架势。在乡村呆久的人、我们的村民和基层干部都知道,小农经济下的乡村,要让产业兴旺是极难的事;资源是最原始的,人心是散的,素质是低下的,经营理念几乎是空白的,而且留在村里几乎都是老、弱、病、残,要依赖他们去兴旺产业实在是很荒唐的事。上世纪八十年代,乡镇企业曾顶起了中国经济的一柱一角,也真正积累了一批乡域镇域的产业集聚区,典型的最诸几大唐的袜子,山下湖的珍珠,同山的土烧之类的产业,那个年代乡村人员还没彻底流动,乡村的优秀分子还在乡村,更关键的是思想自由和政策极度宽松,而今天,人快走完了,再加上极严格的土地、环保致策,烧了几千年的秸秆都已违法,要产业兴旺又谈何容易。所以,我认为当下的乡村最该做的一是把人心收拾好,原来对农村风气恶化起核心作用那群人己开始老去,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乡村正是重构有规有矩,治理有效的时机,l山再好,水再好,人心不好,这地方就是穷山恶水,没人愿意来帮你发展,离开的人也不愿回来,再说,如果德不配位,即使天上掉下了钱也是一种灾难。其次,最该做的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兜往生活的底限,让最底层的人不致于活得一点人的尊严也没有,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我理解的共同富裕,是城里人有的社会保障,农村也该有,大家都衣食无忧时,不能让贫困的人食不果腹、衣不避体。
#胡子说乡村,振兴进行时# 现在做民宿的这群人里,除了用个人积累的资金投资的之外,还有一种是拿投资人的资金做民宿,但是根据我的经验我的建议是:做民宿的人不要轻易拿投资人的钱,尤其是不懂民宿的投资人的钱。一个民宿从选址就开始用资本的方式运作,尤其是一群外行人,自己觉得可以通过资本颠覆任何行业。如果这样做,90%的概率会把钱赔光。另外,某些有民宿背景的经营者不是用创业的心态来做民宿,而是打工的职业经理的思维,也很容易把民宿做死。只有那些真正想做民宿的人,通过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和团结真正热爱民宿,并把民宿当成生活乐趣的人,远离那些仅仅靠资本运作赚钱的团队,才能把民宿做成功。现在有那么多乡村都想引进民宿,但真正适合开民宿的乡村(要满足天时、地利、人和才可行)不多。如果只是盲目选择或者被对方所提的要求所吸引,那成功概率就很小。有想做民宿的人自己不懂就跟着别人走,到后来发现乡村房子的拆迁问题等许多问题都没解决,一拖就是好几个月甚至更长,白白浪费很多时间。对这些没有专业知识又不主动去了解乡村情况的人来说,机遇也会变成陷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