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记不清楚是第几次开始日更了,但这次与之前几次有所不同,比以往更明确,主动性稍多一些。新的一年,也希望是一个好的开始。
这次开启日更,直接原因是昨天看了《中学生阅读》中的一篇文章——《枯燥是一道门槛》,文中有几句话对我触动很大。
能真正滋养一个人的事情往往都带着某种枯燥,需要学习者忍受,投入深度注意力去看透抽象的东西。写作的开始,往往是枯燥的。阅读一本经典,往往是枯燥的。深刻的课堂往往是枯燥的。创新、创造的过程,往往也是枯燥的。枯燥是一道门槛,是为不学无术者、浮躁者、消遣者设置的障碍。越过这道门槛,沉浸其中,才能慢慢获得愉悦。
是啊,所有能让你变优秀的路都是难走的路,最起码一开始是比较艰难的。如果不枯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容易做到的,最后又怎么能有学霸与学渣、人才与庸人的分别呢?
精彩,不是一个被动获得的结论,而是在孤独静观、克服枯燥后先涩后畅,在读懂、读通书,在习得新知、打通困惑后所获得的愉悦感。
所谓优秀,绝不是小聪明,其背后必有强大的对枯燥的忍耐力,是聪明人下笨功夫,越过了枯燥并攀登上知识高峰的结果。我们都不想成为不学无术的人,那么,跨越枯燥这道门槛看来是非常之必要啦!阅读,能做到,虽然写作的难度比较大,但是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博何时搏?!挑战一下也未尝不可吧?
以上是精神方面。下面是我从这篇文章中得到的方法上的支持或者说是安慰。
写作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常有学生跟我说:“我为什么不写作?因为没有灵感,等有灵感的时候再动笔。”
其实,哪只是学生这样想,作为老师的我不也有这样的思维模式吗?明知这样的思维是不正确的,还是在自欺欺人。但是读到下边的文字,我就决定不再自我欺骗了~
我说:“哪能这么被动地等灵感?你得现在就思考和动笔。”开始往往是一个枯燥的过程,我的经验是,客服了开始30分钟的枯燥,逼着自己动笔,想着想着,就进入状态并找到灵感了。一气呵成,很少是那种一开始就有写作冲动的,而是在克服开始那30分钟的枯燥过程中酝酿出来的。
你看,哪能被动等待?逼着自己动笔,才有可能找到灵感。精彩绝对是主动获得的结果。
迎合你欲望的事,从无须拖延。拖延的事,开头往往有一定的枯燥性,让人不想动手,只想往后拖,枯燥让人望而生畏。专业训练的过程,哪一个不是克服枯燥的过程?
生活中工作中,无数次的事实证明:其实开始了就好,万事开头难。就像我们要做一件事,只要能开始着手去做一两分钟,剩下的事就好办了。怕的就是不曾开始!加油!小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