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最神奇的事,莫过于朋友圈被一只蠢萌的小青蛙刷屏了。
我家蛙出去一天了什么时候才回来
我家蛙看书看了一天了怎么还不出去
我家蛙一回来就吃吃吃吃个没停
……
因为好奇,我也决定养一只蛙看看到底有什么魔力,并决定用我的猫的小名——毛毛,来称呼它。
01
我的毛毛和你们的蛙一样,有它自己的小世界,那是我无法触及和了解的世界。
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去院子里收割三叶草来给她换食物和工具。顺便打开门看看它在不在家?饭吃完了吗?
只有偶尔收到的明信片,才能窥见它生活的小细节:它去哪里玩了?有和小伙伴一起吗?帐篷有用吗?
从它带回来的特产和纪念品,我能感受到它对我的惦记,哪怕只是一些常见的小吃和小玩意,心里都感觉莫名暖暖的。
还有的时候,看见它的照片里有其他的玩伴,竟然有种奇妙的欣喜感。那是一种看到它的生活多姿多彩,也会为它感到高兴的感觉。
话说到这里,突然发现我看毛毛的视角,就如同我妈看我:
每次一回家,我妈就会给我做各种好吃的,但是一聊到工作,我会发现有很多她不懂,于是也不多说。
但每次我出去玩发了朋友圈,我妈总是第一个来点赞。或者是我换了新的头像,我妈总是第一个发现,并且称赞我新头像真好看。
以前我经常去出差,会给爸妈带点当地的特产和礼物,我妈一边说不用买啦,一边就会很开心的收起来。
......
是不是很像我和青蛙毛毛的翻版?
只是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体会过,
我妈妈的体验和感受。
哪怕冰山一角。
02
除此之外,游戏一开始我还会有焦虑和纠结:
比如有时候毛毛出门很久了还不回来,看着空荡荡的房间,我就会开始担心,不知道它到底啥时候回来;
比如有时候毛毛一直在吃饭,我就会想,它怎么吃那么久,不会撑吗?
还有我很想多攒点三叶草,给毛毛准备顶级的旅行背包,问题是草长得很慢,想买的东西却很多。
这样的心理,反映在生活中可是再平常不过了。为了避免这样的焦虑,我们可能会采取很多行动。
想知道对方的行踪,可以夺命连环call;
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任何事情我们都会评论一番;
想让对方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会去拼命赚钱。
……
有趣的是,在游戏的设置里,这些我们通通办不到。
毛毛出门一声招呼也不打,也没有留消息,更没有联系方式。至于点开的时候它在不在家,那都是靠运气。
它似乎有自主意识,可以随意决定行踪,而我无法和它互动,控制它的起居活动,包括去哪里,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回。
哪怕我想为它付出的心意再强烈,除了等待三叶草,我也只能等待(另外花钱购买三叶草的土豪不算在内哈)
游戏的设置,
就像我和毛毛之间的关系界限。
03
和以往的大部分游戏不同,我们改变了和游戏角色的互动方式。
原来我们可能是游戏里冲锋突围的主角,需要一路战胜困难不断通关;可能是上帝视角的统领者,可以操控和布置一片领土;可能是众多角色中的一员,需要和其他人配合做好团队战斗...
而现在大火的《旅行青蛙》,用大片的空白和不受控制的时间,反映的是我们和另一个角色的相处模式。
我们会去猜想,它此刻正在想什么,做什么;
我们期待和它互动,建立你来我往的关系;
我们希望能为它付出,让它更好地生活。
然而实际上,它只是一个游戏设定,没有任何的旁白和互动。在游戏中空白的部分,我们看到的都是自己投射的内心世界。
我们将很多的情感投注到青蛙的身上,它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引着我们的思绪和喜怒。从中呈现出我们真实的人际互动关系,如果留心的话,还能看到我们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我,看到的就是我和我妈的关系。
另外,这恰恰也是游戏带给我们,具有疗愈功能的部分。
和真实的人际关系不同,在这里我们不需要很努力地去通关,证明自己的能力,只需要简简单单地做好一些小事,你的蛙就会带给你小惊喜。
同时通过清晰且独立的游戏设置,我们可以学习一种相互尊重的默契关系,也可以体验到既分离又亲密的界限感。
对于一些人而言,这或许是获得全新体验的一种方式。
看到这里,这个游戏为什么会那么受欢迎,我们已经可以得到答案。别的不说,在现在忙碌又功利的社会,光是一张简简单单的明信片,就足以让我们感觉到欣喜和美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