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学高为师——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学高为师——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作者: 渔飞鱼 | 来源:发表于2018-05-15 10:28 被阅读133次

    有一位初三(九年级)数学老师对一位初三(九年级)英语老师说:初三的数学题太难了,一道题老师得想半天。很多题不看答案老师跟本做不出来。教初三忒不容易了!哪像你们英语,背背单词就行了,语法知识就那点儿,比我们数学简单多了!

    图片来自网络

    先不说这位数学老师说的对不对,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具备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也许有的人会说良好品德是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

    品德固然重要,但是它的门槛太低了。不要说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即便是以前,相信作为一名社会主义人民教师,品德有问题的好像也不多吧?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何为“传道授业解惑”?简单点说就是传授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图片来自网络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教授的东西多十倍、二十倍……”

    所以,一名教师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硬性条件。

    作为一名教师要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的教学大纲宽广的无以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进程的真正能手。”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宽广的视野眼界,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更有效地教书育人。然而,现实中教育教学和教师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现实中教师和学校教学情况:

    第一,专业不对口

    很多学校中由于教师的配置不合理,出现了授课教师专业与所授科目不一致,甚至没有任何联系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乡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尤为普遍和严重。例如,历史老师教授数学,体育老师教授英语,美术老师教授化学等。这种现象出现在小学中,还能凑合着过去,毕竟小学所要传授的知识难度低,内容少,作为一名大学生还是应该能应付的来。但是,若要是存在于中学就很不正常了!

    毕竟,非专业老师在教授该科目时,没有该科目应有的思维意识,也就更难以培养学生去具有这种思维意识。

    像开篇的那名数学老师说的“好多题老师不看答案老师做不出来”,那么,作为一名非专业的数学老师又会如何呢?特别是文科专业的老师,又是怎样教授数学呢?

    第二,老师专业知识太差

    现在的中小学教师中,很多教师的专业知识太差,不足以支撑其传业授课(原因这里我们就不追究了,与论题无关)。这样的老师要么只能现学现卖,要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么只能照本宣科,按照教材读上一遍。

    1. 现学现卖

    这样的老师对于所要教授的专业知识很是陌生,甚至压根儿自己就不会。所以只能在授课之前恶补一下,“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种现象同不好好学习的学生临考如出一辙,想来真是可发一笑。

    图片来自网络

    比如一名英语老师下堂课要讲授一篇课文,结果老师一看课文,自己竟然不能完全看懂,因为有很多词汇自己不认识,更不要说其用法了。怎么办?只能借助词典、参考书或网络,然后把不懂的记在书上,上课随用随取。

    这样教学虽然也能进行下去,但是老师却没有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怎能让学生更容易的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这种老师专业知识面过于单薄,知识体系也过于狭窄。虽然较上一种好些,最起码对其所要传授的知识还是有一个概念的,但是也仅仅限于书本上的简单内容,也不能就所授内容或知识点予以扩展和发散。

    比如一名语文老师在讲授一篇关于母亲的现代文。那名语文老师讲的也是很是认真,甚至煽情,但是翻来覆去就是课本上的那点东西。整堂课下来,关于母亲的名言警句,诗词,典故等等竟然一个都没有提到,老师讲课的语言如白开水一般不能再白了,连成语都没有说过。庆幸的是讲的还是普通话。

    图片来自网络

    说到这里,我记得中学时候我的一位英语老师在讲现在完成时这一时态时,其中讲到了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这一知识点。她说延续性动词加for时间段是现在完成时的标志,而且只能用于现在完成时中。

    现在看来,很多人都知道她这样说是错误的,但是她的这一说法可是让我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还是一直这样认为的。

    相信,像这样类似的情况很多人在上学时都有所经历,在学校的教学之中也是司空见惯了。但是,这种专业知识面狭窄老师,会让学生很难快速地集聚知识,形成更宽阔的知识体系,甚至在知识体系中还会形成一些错误的观点和信息。

    3. 照本宣科

    这种老师对教材上的知识点真的自己难以理解和把握,只能把内容读一遍,让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和说法划下来、记下来,然后背诵。

    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一名学生问了语文老师一个问题“第三人称是什么?”那名语文老师回答说“男‘他’,女‘她’,动物‘它’”。学生又问“‘我爸爸’是第几人称?”语文老师说“当然是第一人变了,那不是有‘我’吗?”那名学生又说“英语老师说是第三人称”。语文老师回答“那是英语”。

    实际上,像这种自己都还没有弄清楚、搞明白自己所授学科的知识点的教师大有人在。特别是很多语文、历史、政治等文科老师对于教材上的内容自己都不一定理解,更不用说当他们遇到一些稍难点的练习题,他们只能看着答案读一遍,让学生背诵。

    这种老师相信大家现在回想一下中学时光,应该能想出很多。我们再细想一下,由于老师对于很多知识点不予以讲解,或讲解地含糊其辞,使我们很难理解,背诵起来也相当困难,只能死记硬背了。甚至导致我们不想学了。

    图片来自网络

    无论是专业不对口还是老师本身专业知识太差所致,老师知识储备的浅薄、单一,对知识理解的含糊不清,甚至错误,都不但使学生很难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更容易地吸收消化知识,而且还让学生们更难形成一个正确、完整的知识体系。

    也许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偶尔会碰到一些知识难点,但是若是经常这样,甚至简单的都会搞错,这就不正常了。老师们真的要好好地反省自己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经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所以,老师们在教学的闲暇之余应该不断地巩固、充实、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相关的教育部门也应该为老师不断地提供这种机会和资源,比如可以在假期利用大学教师这一资源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但提高了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也发挥了大学老师的特长。也可以让英语老师出国切实体验口语交流的真正感受,不要只是闭门造车,榻上学泳。

    但是,现在的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一直在忽视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而是过多的强调教学的方法、形式和课堂管理等教育手段。

    动不动就是搞个观摩课、示范课,要不就是学习某某学校的“三段式教学”,某某学校的“只讲五分钟的学为主教学”等等。

    我们姑且不论这些活动意义何在,正确与否,这些不外乎都是教育手段。教育手段只是一个教育过程中的载体,他是服务于教育内容的。而教育内容就是要传授的知识,所以教学手段的目地就是传授知识。由此可见,教育内容是基础,是根本,我们更应该保证教育内容即所传授知识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而不应该只是一位地强调教育手段,舍本逐末。

    图片来自网络

    自古以来,无论文化界还是武林中,拜师学艺者无不想拜一宗师大儒为师。何为大儒?指学问渊博的学者,如孟子、董仲舒,朱熹、顾炎武等。何为宗师?指在某专业领域成就非凡的人。放在武林中就是指绝顶高手,功夫达到炉火纯青的人。如张三丰,杨露禅,叶问等。

    亚历山大师从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徐志摩师从梁启超,梁启超师从康有为。这都是一些伟人、名人,可能我们达不到他们的高度和名声,但是他们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贯古今的巨擘大儒?他们哪一个没有一位才冠古今,智通天地的老师?

    谁也不会愿意认一位一知半解、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三斧子半为师,更不会拜略知皮毛的三脚猫为师。奈何现在教育社会化了,也更加发达了,反而本末倒置,只追求形式,不看重内容了。何其哀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就说过:“正像你不能把你没有的东西给别人一样,如果你自己没有发展,教育和培养好,你就不可能发展,教育和培养别人。”所以,教师的知识层次越高,视野越开阔,学生的起点就越高,就越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有才华的教师更容易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更容易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是一块过硬的钢才能去锻打其它的铁。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开阔的视野眼界,不断地与时俱进,自我完善,才能真正地做一名合格的老师,才能真正地教好书、育好人。

    P.S.

    本文章纯属个人观点,可能很多地方有待商榷,不妥之处还望见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高为师——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re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