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不主张,拿一本书重复读第二遍。
因为,我认为这样会削弱很多第一次读时由于半明不白的暧昧而产生的各种补脑,而把一部好作品
从激情四射,而品至寡淡无味。
好比,爱一口雪糕,但反复吃,也会索然无趣。
《空谷幽兰》是我十几年前读过的书了,讲述的是作者寻访终南山隐士的故事。
我只记得当时读的时候,那种如饥似渴的索取欲,使人难忘。
但内容,却真的忘得差不多了。
当最近重拾起来细读时,心弦依然颤抖不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13765/50c28dadb8600ef9.jpg)
所以,我必需纠正一下开头说的思想:
爱吃一口雪糕,反复吃后会变得索然无趣,那是没有真正爱。
若真正爱,无论反复多少次,都会仍然感觉如旧。
而这种爱,在我们身上必定会有,在世间必定会有,并且存在我们的宿命中,等待我们去发掘。
好比,我很喜欢吃花生和竹笋和毛豆,无缘无故,看到了就一定要拿来吃,不吃就不行。
刚开始没有发觉,只是觉得随着性子而已。
后来有朋友发现了,她说,为什么你每次来饭店都要服务员送一盘花生米和毛豆的?
我才惊觉,的确有那么一回事儿。
这种喜欢本来就在DNA中流淌着,习惯成了自然。
这便是存在于宿命中的热爱。
当重温《空谷幽兰》,那种熟悉的心灵得以舒缓的感觉出现,我知道,我喜欢这本书。
这是遵从内心的指引,一切皆有因由。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13765/1dbf2be02456ad50.jpg)
那末,我喜欢这本书的什么东西呢?
一,神话色彩。
如果把古代四大名著拿来排名,很抱歉,我不会把高雅的《红楼梦》摆在第一位,即使它的艺术成份最高。
我会把《西游记》排在第一。
因为它的神话色彩,这种喜欢便是基因里自带,无可解说。
欧洲有一群热衷的寻宝人。
他们有种想法,对每一单寻宝任务背后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都相信它是真的,再根据史料传说,
顺藤摸瓜,探险寻宝。
当然,所有前提都是他们的国度,谁寻到归谁拥有,这才成立。
我就特别喜欢这种神话成真的故事。
而《空谷幽兰》作者比尔.波特,显然也是寻宝人的忠实粉丝。
2500年前老子羽化成仙的故事,他也带着相信的心态,一直寻到那个地方为止。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13765/0c05b1c15fa65009.jpg)
二,接地气的描述。
终南群山,山林,石径,茅屋,山洞,废庙,红薯,米面,麻衣,居土,道长,丘尼。
没有奇幻的浮夸的虚构,只有真实的白描。
把神话故事,却用平实事物展示于人前,更爱他的地气了。
三,悲悯人性
隐士,道教人士,佛教人士,都是普渡济世的宗教。
我自诩善良人,也非常喜欢与同类为伴。
四,理性思维
这是出于受唯物主义教育的美国人比尔波特著的书。
而比尔波特并没有听过,比老子羽化升仙更夸张的神话,比如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
所以他能放下成见,虚心求证。
五,文化气息
终南山,本就出现在许多文学著作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单纯对此地,有文化敬仰。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13765/b1071b24be1e0e00.jpg)
说了这么多喜欢这本书的原因,那么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呢?
百人读之就有百样解答,在此,对本书血肉,就不再多述。
仅对我所感之筋骨分享一下。
那就是隐士文化。
说到宗教,大家都对普渡济世价值观的佛教,基督教更为熟悉。
而隐士们所追寻的不是普世价值,而是稀世价值,终其一生,只为渡已,并不渡济别人。
从价值的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再稍为铺开。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13765/0e71e48d0a67bd33.jpg)
广度:
隐士们皈依道门,大多是自己某个时间点的一个顿悟,例如做了一个梦。
而他们所修炼的道术,也非常单一,仅是打坐和念咒,很多人都是文盲。
所以他们关注的视野非常窄,可以说,只关注自己而已。
这和其它普济苍生的教宗区别就很大了。
深度:
体现在隐士们的自律,和对修炼道术的专注上。
刚入道门的道士,为了取得师傅的信任而口授相传秘术,光任劳任怨做杂工就得十几年。
而有些修炼得年长的道士,他们有50年不下山的。
我非常震惊,如今的社会节奏,一寸光阴一寸金,体验为王价值观完全背道而驰。
难道时间会在他们生命停住吗?
如果不是,那为何他们遭贱这如此珍贵的光阴。
由此可见隐士们对道术追求之专注,之深入。
隐士文化的另一个核心教义,就是向生而死。
我们大多被教以,向死而生,也就是想象我们葬礼的那一天到来,
希望我们在生命终止那一刻来临时,没有遗憾,没有后悔。
而为了那光荣退场的到来,我们拼命的活得更好。
而隐士教义则相反。
他们此生都是为羽化升仙后的极乐世界做铺垫牺牲的。
此生越苦,严重越快乐。
而为了那极乐世界的到来,他们拼命地活得更苦,更清心寡欲。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13765/6049dc025288e477.jpg)
最后,能从书中学到什么呢?
我想于我而言, 是另一维度思考的人生格局。
普世的教义未必就是世间的全部。
广纳思想,博览群书,足行万里能让我们人生格局得以升华。
这便是读书的意义所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13765/c01886e71c7bd5e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