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意见

作者: 月曦花宸 | 来源:发表于2022-12-15 00:00 被阅读0次

    14提意见:怎样改变自己说了不算的事?


    请你带着这些问题阅读:

    你在提意见之前一般会做哪些准备工作?

    思考一下,怎样的意见该提?怎样的意见不该提?

    一个好意见的检验标准有哪些?


    展示领导力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别人知道你的存在。——珍妮弗·康维勒

    我能批评一个人,意味着我对他负有管理责任,也有相应的权利。比如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但如果我们对他没有管理权,也担负不了管理责任呢?比如下属对领导,客户对甲方,同事对平级。在这种关系中展开建设性冲突,其实就不是发起批评了,而是提意见。

    先发展关系,再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提意见三个字,一出口就已经输了。不管是谁,只要听到对方说的那句“我现在想给你提个意见”,就会立刻调出自己潜意识里的防御对抗心理。因为这句话背后透露出来的含义是“你这样做不对”。

    所以我建议你从现在开始改一改自己的语言习惯,用提建议三个字来代替提意见。

    与提意见最大的区别在于,“提建议”暗示你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个解决方案。你没有抓着对方的小辫子,说他哪里做错了,而是在想办法让他变得更好。这就提前管理了对方的感受,解除了双方潜在的对抗局面。

    所以即便我们做出的实际动作是提意见表达时,也要想办法把它处理为提建议。这不仅是措辞的调整,更是目标的调整。把解决眼前某个问题的目标调整为发展双方共同体关系,做到先发展关系再解决问题。站在盟友的立场上,提出有益于对方,也有益于我们自己的建议,对方更有可能接受,我们的沟通也更有价值。

    在了解这一前提后,我们通过一个公式来看提意见的分解动作:

    提意见=事前征求同意+定义双方关系+提供具体建议

    步骤一,事前征求同意

    我们在辅导一节中提到,好多人喜欢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晚辈传授经验。这肯定是出于好心,但未必能起到辅导效果。还是那句话:“你觉得自己是过来人,但人家让你过来了吗?”同理,提意见之前我们也要事前取得同意,等对方同意你“过去”了,再过去。

    当然,征求同意不是说“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都说到这份上了,大部分人也不好意思不让你讲。这不是征求同意,而是在发免责声明。

    真正真诚地征求同意,意味着你要做两件事:

    一是你要知悉沟通中的事实、情绪和目标,把草稿先打好;

    沟通中的事实是指:要了解具体情况到底是怎样的。你觉得对方某件事做的不到位,但这可能是因为你没有掌握所有情况。那么事前打草稿(哪怕是腹稿)的习惯会倒逼你先调查一番,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再发言。

    沟通中的情绪是指:要明确你在提建议过程中希望表达怎样的感情,表达到什么程度。是对情绪做个降级,让自己的意见显得更加客观理性?还是故意表现出愤怒和受伤,让对方感受到压力?这些都是可以提前准备的。

    沟通中的目标是指:要想清楚为什么提这个意见,希望达成怎样的效果。比如我们向领导提意见,是为了反映同事身上的毛病,指出领导本人的问题,还是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做事空间?对方的反馈不一定如你所愿,我们在提问前要抓住核心目标和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考虑和对方做哪些交换,做出哪些让步。提意见一定要抓大放小,一次解决一件事。要是什么都想要,对方就会觉得你不是提意见,而是在挑毛病。

    在完成事实、情绪、目标三方面的准备后,你就可以做征求同意的第二步了:“我对这件事有个建议,你想听一下嘛?”

    大部分人都会在口头上表现的从善如流,也许没法判断对方是否真的愿意听你的意见。这里我给你一个判断依据:不是听他怎么说,而要看他怎么做。倘若对方真的有这个需要,他肯定会找机会与你面对面沟通。如果他闪烁其辞:“太好了,但我现在没时间,你能不能写个微信给我?”或者升级沟通场合:“好啊,你把谁谁谁叫上,咱们一块儿说。”都说明对方不是很想继续听你的意见。

    当你接收到上述信号时,就此打住——在提意见这个场景里,我们没有义务,也没办法强制要求对方服从我们的意志。适时关闭沟通界面其实是一种保护自己,保护关系的方式。

    而在对方愿意听取你建议的情况下,过程中也有几个注意事项:提意见和批评一样,要控制时间和场合,最好在对方心力资源充沛的情况下提。别等人家快下班了,要出门接孩子时把人拦住,或者在人家加班到半夜快结束工作时上去提意见。同样最好不要当众体,当着众人的面很容易激起双方输赢对抗的心态。

    动作二,定义双方关系

    在合适的时间场合,也在对方愿意听的情况下提意见,开场语应该是怎样的呢?

    先说一种最坏的形式:“这事儿其实和我没啥关系。”这是为了表现出自己似乎很超脱。问题是当然有关系!没关系,为啥要说?我反复讲提意见,要先发展关系再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就是要证明自己是作为共同体的一份子来发言的,也充分考虑了共同体的利益,并不是随意指指点点。

    所以一开场,我们恰恰应该先定义双方的关系,告诉对方我们是一伙的。

    比如你提意见的对象是上级,可以这么说:“成为您团队的成员,我受益特别多,您在某些事上对我的指导是从0到1级别的。”

    比如你提对象的意见是跨部门同事,你们原本井水不犯河水,再提意见前就需要重新定义双方的关系,可以这么说:“我们一起在公司共事那么长时间,我特别认同你,觉得你是一个我特别喜欢的战友。”

    再比如,你提意见的对象是其他部门的年轻同事,你想指出他身上的毛病,可以这么说:“我看到你就像看到了刚进咱们单位的,我自己。”

    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其实都在强调一个事实:“我们是一伙的。”那么你就可以在提意见前很快确认双方共同体的关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无法证明双方是共同体关系的情况下,我们就不该跟对方提意见。原因很简单,双方和我们都没有什么关系,凭什么要听我们的呢?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练习里来看,哪些是可以提意见的场景,哪些则是应该把嘴管住的场景:

    1.同事聚餐,去一家餐厅吃饭,发现服务质量特别差,这个时候,你要不要把餐厅老板叫过来提意见?

    2.你听说同事a特别受不了同事b的某个习惯,但你和两个人关系都很好,你想委婉地提醒下b同事,要不要提?

    3.开放办公环境下,同事每次打电话都开免提,影响了周围人办公,这个时候要不要提醒他?

    4.你有一个关系特别好的朋友,但他的工作经常干的乱七八糟,你要不要跟他说说怎么改进?

    第一个场景,不要提。你能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赶紧结账,及时止损,记住下次不要来了。但肯定有人会觉得自己利益受到侵害了,非要把经理叫过来,一开始就是论事,再往后就会演变成争吵,甚至冲突。平心而论,我们为什么要冒着被伤害的风险去提这个与自己长期利益无关的意见呢?完全没必要。

    第二个场景,听到同事对同事的吐槽,为了让他们俩更好,要不要给其中一位同事提醒呢?坚决不要,这会好心办坏事!如果我们真的觉得被吐槽的那位同事值得变得更好,就应该把这个意见作为自己的建议来沟通。

    第三个场景,同事在办公室环境开免提影响大家办公。这个意见可以提,但要讲究方式,因为对对方没有显而易见的好处。所以要把它处理成对双方都有好处的建议。你可以建议他打电话带耳机,这样其他人发出的响动就不会影响他的通话环境,大家在办公室里互不干扰。

    第四个场景,不要这么做。这道题的表述最有混淆性。很多人认为我们是好朋友,又不是外人,为什么不提?事实上,你们俩只是生活上的好朋友,而你提的意见关乎他的工作。在工作这件事上,你们并不是共同体,你就没有资格指手画脚。所以一定要忍住,如果对方主动问你,你可以用帮助的方式,而不要用提意见的姿态来指导他。

    总的来说,我们在提意见的自我认知,必须是一名利益攸关者。我跟这事儿有关系,所以我提的意见才值得被认真倾听。

    动作三,提供具体建议

    紧接着是第三个动作,提供具体建议。

    你可能听过这样一件事,华为的一名新员工针对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写了一封万言书给任正非。结果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站在新员工的立场上,这个批复简直太不合情理了:“我明明是为了公司好,有意见为什么不能提?”但是我们对照提意见公式来看,就会发现问题所在。

    首先,这个员工才来上班两个月,甚至还没有成为一名正式员工。而任正非作为华为的创始人,把切身利益,身家性命都押在公司战略上,我们有什么依据判断这个员工在公司战略的问题上会想得比任正非更明白?

    其次,这个员工在成为公司的利益攸关者之前,提意见的方式其实是评判性的,是在居高临下地教训人。因为他没有躬身入局,自然不会有具体的行动建议。

    我们之所以强调建议要具体,是因为只有具体的建议才是可以执行的。如果对方听罢,觉得有道理,就可以立即展开行动。比如一个新员工针对某个具体的开会方式,某项具体的管理举措,向公司提建议,只要足够具体,哪怕这件事很小,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重视。但反过来,没有带上具体方案就提意见,对方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你在刷存在感。

    除了写万言书的例子,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有的人上来哐哐一顿提意见:这个问题值得改善,那个问题影响用户体验……领导说:“好,意见很到位,那你负责落实一下吧!”这个时候要是提意见的人闪烁其词,觉得自己解决不了,或者虽然有办法,但认为这是一口大锅,不想背,那这个意见的质量通常不会高。因为提出意见的人不是真正认为这件事必须要做,只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高明,刷个存在感。本着这样的心态,他就很难把问题想到点子上。被提意见的人当然会因此对他形成不好的印象。

    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提供了具体建议,也愿意把自己放进方案里,把事情做好,但对方还是不接受我们的意见,这是为什么?

    曾经有位同学跟我提过一个困惑:他刚进入一所高校当老师,开学第一个月,校领导班子组织教师座谈会,让大家提意见。他就以怎样提高教师能力为主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也给出了解决方案,但校领导并没有对这个问题作出回应,这让他非常困惑。

    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从领导的角度看,这个具体意见意味着什么。

    对领导来说,他接收到了两个信息:第一,这个意见的潜台词是:“其他老师能力不行,有待提高。”相当于一个新老师站在了原来所有人的对立面,还要求领导表态站队,虽然这并不是这位新老师的本意。第二,即使这位新老师提出的建议是对的,但是他初来乍到,对学校很多方面的工作不是了解,提出的问题可能并不是当务之急。

    很多新人初入一个环境,会为了表现自我疯狂提建议。但这里我们会看到:提出具体的建议,发展方案里之前,我们需要证明自己是共同体的一份子。不是有句话那么说吗?“母校就是自己能骂,但别人不能骂的地方。”只有是共同体的一份子,你才可以提意见吐槽,如果不是,不好意思,这个共同体的所有人都会站出来反对你。

    脱不花《沟通的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提意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uh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