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是中国近一百年来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中国第一个使用五线谱作曲的人,第一个创办话剧社团的人,第一个聘请裸体模特绘画的人,第一个复兴了中国泯灭了八百年律宗的人。
看老电影《李叔同》,如看一本厚重的大书,如果读懂李叔同,也就读懂了人生。
纵贯李叔同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告别,从生到死,从富贵公子到得道高僧,这中间就是一场不断告别的过程。
李叔同出身天津的巨富之家,他少年时期,就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享尽人间富贵。因为他的早慧,他在十五岁时,就写出了这样的预见: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于是他主动放弃继承家业,投身进文化的世界,他认为只有文化才是永恒的。
十八岁的时候,李叔同爱上一个名伶,叫杨翠喜,他爱的奋不顾身,为她写了最动人的情诗: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然而,他们终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杨翠喜最终嫁作商人妇。。
青年时李叔同迁居上海,26岁那年相依为命的母亲去世,他悲痛万分,在葬礼上一袭黑衣,为母亲弹琴,唱了一首挽歌:月落乌啼,梦影依稀。泊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1902年,李叔同参加晚清的科举考试,这时距离科举的废除只有三年。他强烈地感觉到,旧时的八股文时代已经走到了末路,于是这一次,他毅然又与旧的时代告别,远渡重洋,到日本留学。
六年后学成归国。他办报教书,教出了丰子恺这样的艺术大家。然而这时时局动乱,他的同学朋友,又一个个的从他的身边离开。
1918年,李叔同跳出红尘,在杭州定慧寺出家,法号弘一。这就好像应验了他当年对自己的预言,富贵终如草上霜,繁华落尽,最后的归宿只能是佛门。从此,李叔同这身僧袍一穿,便和过去的自己做了最绝决的告别。
剃度几个星期之后,李叔同在西湖边见了妻子最后一面,妻子叫他:叔同;他说,请叫我弘一。妻子问,请问弘一法师,爱是什么?弘一法师回答说,爱是慈悲。
人是复杂的,情到深处却无情,佛法深奥,无情即是慈悲。李叔同的一生总在告别,告别青春,告别时代,告别爱过的人,告别自己的亲人,告别过去的身份,最后又要告别这个尘世。1942年的秋天,李叔同在福州晚晴室祥和地圆寂,最终的告别只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四个字:悲欣交集。
半世豪华半世空,人间再无李叔同。人们只在李叔同的骨灰里捡出1800颗晶莹剔透的舍离子。
每一个人生看起来那么的不同,但从生到死,短短百年,无不都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生命中所有拥有的人和事物,都会一个接一个,像梳子掉齿一样,从手中慢慢滑落,终将如李叔同,经过人世间最炽烈的爱恨繁华之后,告别我们曾经拥有的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