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如何寫一本書《一個人的出版史》
《一個人的出版史》2009年序:我,正在寫一本書

《一個人的出版史》2009年序:我,正在寫一本書

作者: 傅瑞德_台北 | 来源:发表于2014-09-13 01:03 被阅读135次

    前言:

    这一系列文章取自我在2013年出版的《一个人的出版史》一书,完整说明请参阅2012年序;您可以免费下载本书简体完整版ePubPDF,其他阅读和下载渠道则请参考介绍网页。简书版完整列表在此

    我最近在「寫」一本書。

    這跟過去賞臉找我出書的出版公司無關,只是我自己的又一項實驗計劃,只是把一些在站上發表過的文章重新整理,用比較類似傳統書籍的方式做成電子檔,然後再發行一次。

    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為看過太多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數位出版理論。我是個急性子的人,只要知道想做的事情有一點可行性,就想立刻實驗看看;如果想到某個網站的創意,當晚就會把網址買下來、幾個小時之內就做好原型推上線。

    我是這樣的個性,而且現在越來越等不得。

    我不喜歡口口聲聲要做,卻因為「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遲遲不肯動手、因為「種種限制」而躊躇不前。東風也許會來,但可能只是在門口徘徊不入;阻擋在前的困難永遠會有,但要等到一路暢通再前進也許太晚。這樣的話,今天做是不做?

    說到這裡,就想起我最喜歡的三國演義段落之一:

    <blockquote>飛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blockquote>

    是啊,卻是何故?

    也許因為我個性太急、太喜歡實驗,所以幹不成什麼大事;我當初自己創業、創辦電子雜誌,都是為了這個原因。

    目前在收集的文章是以數位出版(當然)、雜誌、編輯相關的類型為主。其實文章的內容並不是很重要,只是反正已經寫好放在那邊一陣子,剛好拿來當做現成的實驗材料;重要的是,我想自己再實驗一次從文章到電子書的過程,包括收集材料、編輯、改寫、格式轉換、檔案製作、發行、收集回應等等。

    這本「書」的製作過程、改版、以及更新過程,都會在網路上公開,如果有任何回應或意見回饋,也會放進書中,成為內容的一部分。

    如同任何現有的電子書產品,製作技術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麻煩;目前遭遇的問題反而是做任何書都會碰到的:

    • 要收集那些題材的文章呢?範圍窄了變成主題書、範圍寬了變成自選集,兩者的味道是完全不同的。
    • 要不要把網站發表時的讀者回應討論放進去呢?放的話多少會牽涉版權問題,不放的話又可能會漏掉比主文更精采的內容。
    • 內容的互動性要做到什麼程度呢?PDF檔放連結是沒問題的,但如果讀者一按連結跳出主文的話,會不會影響到閱讀的動線呢?
    • 要使用製作最方便、目前閱讀相容性最高的PDF檔呢,還是其他的電子檔案格式?
    • 有些文章已經寫成五六年、甚至更久,究竟要以補註還是改寫的方式增修內容呢?……
    • 應該使用怎樣的版型和編排方式,才能讓讀者有不同於網站的感覺呢?
    • 如果有機會以實體方式出版,要怎樣才能簡化電子書到實體書的轉換工程呢?
    • ……

    這不是我自己這本小書的問題,而是電子和實體出版的過渡期間,每一本書都可能會碰到的問題,而我實驗的目的,就是為這些問題找到不見得標準、但至少可行的答案。

    雖然我常掛在嘴上說「今天許多數位出版的觀念,跟我近十年前說的其實沒有太大差異」;不過這句話僅限於觀念,至於技術和平台已經不太一樣了。然而說實在話,除了PDA逐漸走入歷史、進步最多的智慧型手機、以及老而不死的電子書硬體之外,變化也並不是那麼大就是了。

    除了急性子之外,引發我編纂這本書的動機有兩個:其一是2009年5月20日晚上,我在TaipeiMac社群聚會中的簡報提到了過去辦電子雜誌的事情,獲得了很多在場朋友的迴響,還有人過來告訴我,他們當年就是讀者,很期望看到雜誌復刊。

    其二則是最近出版界成立了「<a href='http://www.dpublishing.org.tw'>台灣數位出版聯盟</a>」,我的朋友、也是雜誌編輯前輩龐小姐在其中擔任副秘書長,很努力的對出版界推展未來的數位出版趨勢。對於新科技相對較不熟悉的傳統出版界,遲早必須調適和面對全新閱讀的環境,數位出版聯盟也非常辛苦的調和鼎鼐,希望在其中扮演好過渡的角色。

    作為一個不在業界已久的前編輯,我在這部份使不上太多力氣、也等不及在「面對未來出版趨勢」和「等待政府給錢才做」的拉扯中等待。我曾經在不久前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blockquote>手上握著一堆版權、卻不願意做電子版,佔著方便拿到政府預算的良好關係、卻讓真正想做又懂得做的人苦哈哈的有關方面,才是讓數位出版沒辦法起飛最大的絆腳石。</blockquote>

    我沒有什麼背景或預算,但我也沒有什麼包袱,而且至少有自己作品的版權。基於「什麼人玩什麼鳥」、「自己的鳥自己玩」的最高指導原則,有嘴講別人就得自己拿點東西出來;這些關於電子書的文章,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論述,但正是最理想的實作試驗品。

    這些從2000年初的第一篇「電子書的過去、現在、未來」開始,一直到最近的相關文章;我會在定好範圍、選輯完畢之後開始校讀補註、並且盡可能查證文章中提到的連結是否還有效,希望能讓多年前寫的內容不至於太過時。如果您也有興趣的話,歡迎提供想法、或是在釋出測試版電子檔之後給我意見。

    這些互動過程將會成為我增修時的材料、讓電子書版本比網站版本更具可讀性。因為個人能力和文章品質的關係,即使做出成品,這也不會是一本很重要的書;但最重要的是,希望這次的實驗能為下個階段的數位出版找到一些有點意義的答案。

    在電子書成為主流的理想實現之前,無論成功或失敗,我們做的一切都在為完成這個理想做準備。以後回頭來看,這些也許都只是很淺陋的觀念、或是不必要的操心,但至少這些年來我們做了、看了、懂了;無論是當做未來的基礎也好、留作歷史紀錄也好,都代表著曾經經歷的階段、曾經花的心思、曾經貢獻的觀念。

    這是個走過的人還不太多的領域;先來不一定贏,但代表我們夠勇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個人的出版史》2009年序:我,正在寫一本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zy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