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小路,都已经被铺上了水泥,路不宽,容不得两辆汽车并行,路的两边都修成竖直,我一直纳闷为什么村里路不修的稍微宽一点,两边都修成斜坡,真的遇到两个车相遇练错开车的空间都没有。
我猜这是一开始就设计成这个样子的,主要是成本控制才造成这种结果。设计师没有为将来的农村发展预留空间,或许还为自己已经造福人民沾沾自喜。
路的两边,是麦田,虽然有穗但还是绿华华没有泛黄。天空飘散着很多杨棉絮,特别是村口的地方,杨绵絮犹如大雪飘散在空气里。地面上也有薄薄的一层杨绵,我们的车驶过,棉絮顿时滚作一团。
车子在村子里转来拐去,带路的民政干部指着前面一户人家,说就是这里了。
我们停下车,还没下车就看见一个中年男人骑着电动车慌慌张张的过来,车前筐里放着一大袋子馒头。他在那户门前停下车,急忙把车撑支好,从上衣口袋里掏出烟来,给已经下了车的我们几个递了过来。
我们都没有接,客套了几句,让赶快把这一户的工作完成,毕竟已经快12点了,另一队已经完成工作,在镇政府等着我们吃午饭。
推开大门,这是个很普通的小院,院子里没有饲养鸡鸭,没有像上一户那样杂草丛生就像钻进了野地一样,看起来算是洁净,他家的院墙是土坯,经年累月的经受风雨,还剩下半人高。
我们直接推门进入房间,地面是土没有水泥,一点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从旁边小屋里走出来一个歪歪扭扭的人,他大约四十岁左右,左腿是扭曲的,靠着右腿尚能站立,应该是儿麻后遗症。他一副朴素的面孔看着我们羞涩的笑了,听村干部说我们是给他母亲评定残疾,赶紧侧着身子让我们去里屋。
屋里卧着一个老太太,我来之前看资料,这是一个95岁的老太,这些年一直是残疾儿子照顾。我让她儿子掀开被子,老太太自己掀开了,让我们看她已经瘦成干棒的屈曲的双腿。
老太太言语清晰,也不聋不瞎,头发也梳的很整齐,笑眯眯的给我们说话。跟我们看的其他老人一点也不一样,刚从上个村庄出来的我们,见了好几个老人,都是已经卧在垃圾一样的床上,浑身烂疮。唯有这个老太太,笑容满面,屋里的各物收拾的还算整洁。
我们迅速完成了评估工作,和他们道别。在返程的路上听村干部述说,这老太太生了这个老儿子,是个残疾,没有钱娶妻生子一心一意照顾目母亲,真是孝心可鉴。
我开始下乡评残以来,一直是要求自己能客观的按照标准评定残疾,经历了好多事情以后,我发现自己还是难免受到这些人的家庭贫困、子女孝顺与否等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