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的学校都从高一开始适应,你校拿高三试验,“我校【认为】海中等名校的这种模式是成功的。”
因为他们不敢对比,论人类的不平等起源?
2.“把时间利用起来。”:
过去:放学→路上时间→吃饭→学习,休息→路上时间→上课
现在:放学→路上时间→吃饭→路上时间→学习,休息→上课
“逆行者”:放学→路上时间→吃饭→【路上时间→拿试卷→路上时间→】学习,休息→路上时间→上课
(剩余时间学说)
3.“下午清醒,保证效率”:
中午睡觉:腿麻手麻怎么看都不像正常现象,头没睡掉就算好。
下午:神游
你承诺的样子,像极了南派传销,“在我们这呆十天,保证看到你想要的。”
4.狄德罗效应是一种常见的“愈得愈不足效应”,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
窗帘,门窗,空调,下一个是什么?学校配备午餐?
5.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和他的同事在1967年用狗做过实验:塞利格曼把狗分为两组,首先把其中一组放进一个设有电击装置但又无法逃脱的笼子里。然后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足以引起狗的痛苦体验。在实验中发现,这些狗最初被电击时拼命挣扎,想逃脱这个笼子,但发现经过再三努力仍无法逃脱后,它们挣扎的程度逐渐降低了。随后,把这些狗放进另一个用隔板隔开的笼子里,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实验的结果:当经过前面实验的狗被放进这个笼子并受到电击时,它们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之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上接受电击的痛苦。面对容易逃脱的环境,它们连试也不去试一下。相比之下,实验者把另一组没有经过前面实验的狗直接放进有隔板的笼子里,发现它们全部都能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当狗处于无法避开的、有害的或不愉快的情境时获得的失败经验,会对以后应付特定事件的能力起破坏效应。它们会消极地接受预定的命运,不做任何尝试和努力,塞利格曼称这一现象为“习得性无助”。
高一明天军训。
6.一切和它所说的一样,只不过是“管理形式”罢了。
(家长追问,反对)
网友评论